

随着中国慈善捐赠热情的高涨以及慈善事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捐赠人开始关注自己的权利。《慈善法》的出 台明确了捐赠享有的法律保障,而公益组织也开始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来鼓励捐赠行为和提升公益参与的价值感。
捐赠人的权利
根据《慈善法》第四章“慈善捐赠约定”,捐赠人享有以下权利:
1. 捐赠人有权申请捐赠票据并享受抵税优惠
捐赠人捐赠完成后,可以向慈善组织申请开具由财政部门统一监(印)制的捐赠票据。捐赠票据应当载明捐赠人、捐赠财产的种类及数量、慈善组织名称和经办人姓名、票据日期等。 同时,收到具备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组织开具的捐赠票据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企业公益捐赠可以抵扣企业所得税,个人公益捐赠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 具体的捐赠票据申请和抵扣说明,可参考慈善词条7:捐赠票据
2. 捐赠人有权要求签订捐赠协议明确捐赠意愿
捐赠人在捐赠时可要求接收捐赠的慈善组织签订书面捐赠协议,书面捐赠协议包括捐赠人和慈善组织名称,捐赠财产的种类、数量、质量、用途、交付时间等内容。
3. 捐赠人有权约定捐赠财产的用途和受益人范围
捐赠人可以与慈善组织约定捐赠财产用途和受益人。但不得指定其利害关系人作为受益人。当然,捐赠人也有权选择非定向捐赠,由慈善组织在其宗旨范围内决定捐赠财产的用途。
4. 捐赠人有知情权
捐赠人有权查询、复制其捐赠财产管理使用的有关资料,慈善组织应当及时主动向捐赠人反馈有关情况。
5. 捐赠人有权监督公益项目执行
慈善组织违反捐赠协议约定的用途,滥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捐赠人可以向民政部门投诉、举报或者向人民法 院提起 诉讼。 除了《慈善法》明确规定的以上权利外,公益组织也会根据自身情况为捐赠人提供额外服务:
5.1. 开具捐赠证书或证明
为了嘉奖和感谢捐赠人的善行,公益机构会制作有个性化的捐赠证书。捐赠人可以在捐赠完成后向公益机构索取,或在捐赠个人中心自行申请。 注:推荐更环保的电子捐赠证书申请,考虑到纸质版捐赠证书因为制作和物流的费用成本,不同公益机构可能会有捐赠额度的要求。
5.2. 满足捐赠人个性化的公益诉求
捐赠人在捐赠后有机会参与项目评审、项目探访、志愿服务,有些公益机构还提供公益项目的冠名权,以及授权捐赠人使用项目资料进行宣传倡导的权利。不同公益机构能够提供的服务不同,但都可以帮助捐赠人更好地了解与展示公益项目的运作方式与成效。
捐赠人的义务
与权利相伴而生的则是捐赠人需要履行的义务,这对很多人来说或许有些陌生。
1. 捐赠人有义务确保捐赠财产是合法所得,对捐赠产品质量担责
捐赠人捐赠的财产应当是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捐赠财产包括货币、实物、房屋、有价证券、股权、知识产权等有形和无形财产。捐赠人捐赠的实物应当具有使用价值,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标准。捐赠人捐赠本企业产品的,应当依法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2. 捐赠人有义务履行捐赠承诺
捐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捐赠人违反捐赠协议逾期未交付捐赠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慈善组织或者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赠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组织和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 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提起 诉讼:
(一)捐赠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公开承诺捐赠的;
(二)捐赠财产用于本法第三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慈善活动,并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捐赠人公开承诺捐赠或者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经向公开承诺捐赠地或者书面捐赠协议签订地的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
3. 捐赠人有义务不利用慈善捐赠谋私违 纪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慈善捐赠违反法律规定宣传烟草制品,不得利用慈善捐赠以任何方式宣传法律禁止宣传的产品和事项。
随着互联网募捐的兴起,指尖公益让更多公众有机会了解公益项目并献出爱心,不过便捷支付也带来了冲动捐赠后的悔捐和质疑。公益捐赠从法律上来说是不支持要回捐款的,同时无条件的悔捐也将给公益机构带来善款监管和使用的无限责任和挑战。可参考慈善词条6:捐赠能退款吗?
在此我们也由衷倡议:
1. 捐赠人有义务对公益机构和项目充分了解后再作捐赠决策
做出捐赠决策之前,捐赠人应首先对公益项目是否符合个人兴趣、公益理念、价值观等作出判断。同时,应阅读项目说明,理解公益项目致力于实现的目标以及预定解决问题的计划,选择自己认为可信的项目再做捐赠。
2. 捐赠人有义务对个人财务状况有清楚认识后再作捐赠决策
公益捐赠也应当被列为个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我们建议任何捐赠决定均应在对机构运营情况、项目目标、项目规划和预算、以及个人能力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做出,尤其不建议学生等无个人收入人群捐赠超出承受能力的金额。
本文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捐赠人获取捐赠证书与发票的方法:
END
本文转载自“联劝公益”官方公众号,著作权归“联劝公益”所有。
本文获得联劝公益授权,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温馨提示: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内容来自“联劝网”。在微信公众号中转载时,不应设置为原创。
随着中国慈善捐赠热情的高涨以及慈善事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捐赠人开始关注自己的权利。《慈善法》的出 台明确了捐赠享有的法律保障,而公益组织也开始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来鼓励捐赠行为和提升公益参与的价值感。
捐赠人的权利
根据《慈善法》第四章“慈善捐赠约定”,捐赠人享有以下权利:
1. 捐赠人有权申请捐赠票据并享受抵税优惠
捐赠人捐赠完成后,可以向慈善组织申请开具由财政部门统一监(印)制的捐赠票据。捐赠票据应当载明捐赠人、捐赠财产的种类及数量、慈善组织名称和经办人姓名、票据日期等。 同时,收到具备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组织开具的捐赠票据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企业公益捐赠可以抵扣企业所得税,个人公益捐赠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 具体的捐赠票据申请和抵扣说明,可参考慈善词条7:捐赠票据
2. 捐赠人有权要求签订捐赠协议明确捐赠意愿
捐赠人在捐赠时可要求接收捐赠的慈善组织签订书面捐赠协议,书面捐赠协议包括捐赠人和慈善组织名称,捐赠财产的种类、数量、质量、用途、交付时间等内容。
3. 捐赠人有权约定捐赠财产的用途和受益人范围
捐赠人可以与慈善组织约定捐赠财产用途和受益人。但不得指定其利害关系人作为受益人。当然,捐赠人也有权选择非定向捐赠,由慈善组织在其宗旨范围内决定捐赠财产的用途。
4. 捐赠人有知情权
捐赠人有权查询、复制其捐赠财产管理使用的有关资料,慈善组织应当及时主动向捐赠人反馈有关情况。
5. 捐赠人有权监督公益项目执行
慈善组织违反捐赠协议约定的用途,滥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捐赠人可以向民政部门投诉、举报或者向人民法 院提起 诉讼。 除了《慈善法》明确规定的以上权利外,公益组织也会根据自身情况为捐赠人提供额外服务:
5.1. 开具捐赠证书或证明
为了嘉奖和感谢捐赠人的善行,公益机构会制作有个性化的捐赠证书。捐赠人可以在捐赠完成后向公益机构索取,或在捐赠个人中心自行申请。 注:推荐更环保的电子捐赠证书申请,考虑到纸质版捐赠证书因为制作和物流的费用成本,不同公益机构可能会有捐赠额度的要求。
5.2. 满足捐赠人个性化的公益诉求
捐赠人在捐赠后有机会参与项目评审、项目探访、志愿服务,有些公益机构还提供公益项目的冠名权,以及授权捐赠人使用项目资料进行宣传倡导的权利。不同公益机构能够提供的服务不同,但都可以帮助捐赠人更好地了解与展示公益项目的运作方式与成效。
捐赠人的义务
与权利相伴而生的则是捐赠人需要履行的义务,这对很多人来说或许有些陌生。
1. 捐赠人有义务确保捐赠财产是合法所得,对捐赠产品质量担责
捐赠人捐赠的财产应当是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捐赠财产包括货币、实物、房屋、有价证券、股权、知识产权等有形和无形财产。捐赠人捐赠的实物应当具有使用价值,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标准。捐赠人捐赠本企业产品的,应当依法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2. 捐赠人有义务履行捐赠承诺
捐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捐赠人违反捐赠协议逾期未交付捐赠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慈善组织或者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赠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组织和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 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提起 诉讼:
(一)捐赠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公开承诺捐赠的;
(二)捐赠财产用于本法第三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慈善活动,并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捐赠人公开承诺捐赠或者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经向公开承诺捐赠地或者书面捐赠协议签订地的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
3. 捐赠人有义务不利用慈善捐赠谋私违 纪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慈善捐赠违反法律规定宣传烟草制品,不得利用慈善捐赠以任何方式宣传法律禁止宣传的产品和事项。
随着互联网募捐的兴起,指尖公益让更多公众有机会了解公益项目并献出爱心,不过便捷支付也带来了冲动捐赠后的悔捐和质疑。公益捐赠从法律上来说是不支持要回捐款的,同时无条件的悔捐也将给公益机构带来善款监管和使用的无限责任和挑战。可参考慈善词条6:捐赠能退款吗?
在此我们也由衷倡议:
1. 捐赠人有义务对公益机构和项目充分了解后再作捐赠决策
做出捐赠决策之前,捐赠人应首先对公益项目是否符合个人兴趣、公益理念、价值观等作出判断。同时,应阅读项目说明,理解公益项目致力于实现的目标以及预定解决问题的计划,选择自己认为可信的项目再做捐赠。
2. 捐赠人有义务对个人财务状况有清楚认识后再作捐赠决策
公益捐赠也应当被列为个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我们建议任何捐赠决定均应在对机构运营情况、项目目标、项目规划和预算、以及个人能力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做出,尤其不建议学生等无个人收入人群捐赠超出承受能力的金额。
本文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捐赠人获取捐赠证书与发票的方法:
END
本文转载自“联劝公益”官方公众号,著作权归“联劝公益”所有。
本文获得联劝公益授权,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温馨提示: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内容来自“联劝网”。在微信公众号中转载时,不应设置为原创。
联劝网
公益时是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发起的衡量志愿服务时长和公益行为价值的计量单位,由志愿服务(公益)时和其他类型公益时组成。
目前3小时公益、阿里巴巴公益、支付宝公益、联劝网等互联网公益平台共同使用《公益时评定准则》。
爱心公众通过参与各个公益项目存储公益时并积累信用,让公益行动可记录可分享可激励,共同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用户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公益项目捐款,每捐款一次获得0.1公益时。每天通过各个公益平台捐款上限0.5公益时。
您将授权姓名、手机号、捐款项目、捐款机构、捐款时间等同步至3小时公益平台为您记录公益时,并可以访问3小时公益平台查看总公益时并领取权益。同时授权联劝网平台为您在本平台记录公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