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故事/事故,你可能听说过……
在春晚小品《捐助》中,赵本山饰演的农民捐款时多按了一个0,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
现实中,深圳的一名女孩与男朋友吵架后,一气之下将两人存的买房款捐了出去祭奠爱情。但峰回路转,这对小情侣后来复合了,女孩希望公益平台能够将她的捐款退回。
合肥一位妻子瞒着家人通过微信和支付宝平台向公益项目进行捐款,几年间捐赠金额超过55万元,最终妻子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家人认为妻子是无法控制自己才将家中积蓄捐献一空,要求退款。
某筹款项目涉嫌违反了慈善法有关募捐信息发布的规定,如有些孩子的照片对应了两个不同的生日;民政部门在接到网民举报后立案调查,随即叫停该网络募捐活动。这种情况能退款吗?
随着公益捐赠的普及,以上这些场景时有发生。那么,已经捐出去的钱应该要求退回吗?
于法,捐赠不能退回
正常情况下,给慈善机构的捐赠不能退。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明确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慈善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捐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 捐赠人捐赠财产用于扶贫、济困、救灾等慈善活动并签订了书面捐赠协议,或者通过媒体、互联网等公开承诺捐赠,拒不履行捐赠义务的,慈善组织可依法通过司法机关强制执行。
由此可见,公益捐款从法律上来说是并不支持承诺捐赠后反悔或退回捐款的。
于理,捐赠不应退回
如果退还已执行的慈善项目款项,给慈善机构带来的负担有多大,这是公众不太容易理解的。
如果慈善项目已经被执行,比如款项已拨付给执行机构或受助人,此时要求退款,会给慈善机构和受助者带来很大的负担。
即使慈善项目还没有进入执行阶段,但是项目的执行计划与预算仍然无法随意改变,如果突然“撤资”,意味着慈善组织只能重新寻找捐赠人或自己垫资补足资金的缺口,否则,原先承诺给受益人的帮助会无法实现。
如果捐赠人错捐或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监护人许可而捐赠的,那么由此达成的捐款合同就是无效合同或者效力待定合同,可以要求公益组织返还捐赠款项,但是举证责任在捐赠人。
此外,《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五条和《慈善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捐赠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经向公开承诺捐赠地或者书面捐赠协议签订地的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
举个例子,如果有精神病患者捐赠后要求退款,那么捐赠人或其监护人可以提供精神病鉴定证明,来要求合理退款。
而上文提到的抑郁症患者案例,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金锦萍认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说,患抑郁症后就变成了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因此不能说这个赠予合同无效。然而事实上,该捐赠人却获得了部分退款。这对捐赠人来说是“好事”,对于公益行业来说却是极大挑战。
除了退捐,捐赠也可能被收缴
如果慈善组织存在违法募捐行为,比如不具备公开募捐资格却开展公开募捐活动,未按规定完成公开募捐备案或未在指定平台发布公开募捐信息,虚构事实欺骗诱导捐赠人等,根据《慈善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对于违法募集的财产,民政部门可责令募捐方将收到的捐赠退还给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
捐赠不能七天无理由退款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往往习惯了“七天无理由退款”/“极速退款”,无法理解公益捐赠与一般消费的区别,还需要更多的慈善法律法规普及与捐赠文化宣传。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给予的捐赠负责。这需要捐赠人、平台、基金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站在捐赠人的角度,我们应当对公益项目相关的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决定自己是否捐款。要知道,一旦“悔捐误捐”,不仅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也会影响公益事业的严肃性。
本文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http://www.npc.gov.cn/zgrdw/npc/lfzt/rlyw/2016-07/01/content_1992739.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http://www.gov.cn/zhengce/2016-03/19/content_5055467.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00-12/05/content_5004744.htm
张以勋:《慈善机构可以拒收和退还捐赠吗?》:https://zhuanlan.zhihu.com/p/112530017
捐款能不能退?什么是利益回报?关于捐赠募捐的常见问题,这次都给你解答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6570829527395503&wfr=spider&for=pc
悔捐误捐频出,“理性公益”成2019公益热词: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446200610582838&wfr=spider&for=pc
感谢张以勋、焦启微对本份“捐赠退款说明书”写作做出贡献
END
本文转载自“联劝公益”官方公众号,著作权归“联劝公益”所有。
本文获得联劝公益授权,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温馨提示: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内容来自“联劝网”。在微信公众号中转载时,不应设置为原创。
这些故事/事故,你可能听说过……
在春晚小品《捐助》中,赵本山饰演的农民捐款时多按了一个0,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
现实中,深圳的一名女孩与男朋友吵架后,一气之下将两人存的买房款捐了出去祭奠爱情。但峰回路转,这对小情侣后来复合了,女孩希望公益平台能够将她的捐款退回。
合肥一位妻子瞒着家人通过微信和支付宝平台向公益项目进行捐款,几年间捐赠金额超过55万元,最终妻子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家人认为妻子是无法控制自己才将家中积蓄捐献一空,要求退款。
某筹款项目涉嫌违反了慈善法有关募捐信息发布的规定,如有些孩子的照片对应了两个不同的生日;民政部门在接到网民举报后立案调查,随即叫停该网络募捐活动。这种情况能退款吗?
随着公益捐赠的普及,以上这些场景时有发生。那么,已经捐出去的钱应该要求退回吗?
于法,捐赠不能退回
正常情况下,给慈善机构的捐赠不能退。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明确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慈善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捐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 捐赠人捐赠财产用于扶贫、济困、救灾等慈善活动并签订了书面捐赠协议,或者通过媒体、互联网等公开承诺捐赠,拒不履行捐赠义务的,慈善组织可依法通过司法机关强制执行。
由此可见,公益捐款从法律上来说是并不支持承诺捐赠后反悔或退回捐款的。
于理,捐赠不应退回
如果退还已执行的慈善项目款项,给慈善机构带来的负担有多大,这是公众不太容易理解的。
如果慈善项目已经被执行,比如款项已拨付给执行机构或受助人,此时要求退款,会给慈善机构和受助者带来很大的负担。
即使慈善项目还没有进入执行阶段,但是项目的执行计划与预算仍然无法随意改变,如果突然“撤资”,意味着慈善组织只能重新寻找捐赠人或自己垫资补足资金的缺口,否则,原先承诺给受益人的帮助会无法实现。
如果捐赠人错捐或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监护人许可而捐赠的,那么由此达成的捐款合同就是无效合同或者效力待定合同,可以要求公益组织返还捐赠款项,但是举证责任在捐赠人。
此外,《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五条和《慈善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捐赠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经向公开承诺捐赠地或者书面捐赠协议签订地的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
举个例子,如果有精神病患者捐赠后要求退款,那么捐赠人或其监护人可以提供精神病鉴定证明,来要求合理退款。
而上文提到的抑郁症患者案例,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金锦萍认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说,患抑郁症后就变成了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因此不能说这个赠予合同无效。然而事实上,该捐赠人却获得了部分退款。这对捐赠人来说是“好事”,对于公益行业来说却是极大挑战。
除了退捐,捐赠也可能被收缴
如果慈善组织存在违法募捐行为,比如不具备公开募捐资格却开展公开募捐活动,未按规定完成公开募捐备案或未在指定平台发布公开募捐信息,虚构事实欺骗诱导捐赠人等,根据《慈善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对于违法募集的财产,民政部门可责令募捐方将收到的捐赠退还给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
捐赠不能七天无理由退款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往往习惯了“七天无理由退款”/“极速退款”,无法理解公益捐赠与一般消费的区别,还需要更多的慈善法律法规普及与捐赠文化宣传。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给予的捐赠负责。这需要捐赠人、平台、基金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站在捐赠人的角度,我们应当对公益项目相关的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决定自己是否捐款。要知道,一旦“悔捐误捐”,不仅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也会影响公益事业的严肃性。
本文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http://www.npc.gov.cn/zgrdw/npc/lfzt/rlyw/2016-07/01/content_1992739.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http://www.gov.cn/zhengce/2016-03/19/content_5055467.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00-12/05/content_5004744.htm
张以勋:《慈善机构可以拒收和退还捐赠吗?》:https://zhuanlan.zhihu.com/p/112530017
捐款能不能退?什么是利益回报?关于捐赠募捐的常见问题,这次都给你解答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6570829527395503&wfr=spider&for=pc
悔捐误捐频出,“理性公益”成2019公益热词: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446200610582838&wfr=spider&for=pc
感谢张以勋、焦启微对本份“捐赠退款说明书”写作做出贡献
END
本文转载自“联劝公益”官方公众号,著作权归“联劝公益”所有。
本文获得联劝公益授权,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温馨提示: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内容来自“联劝网”。在微信公众号中转载时,不应设置为原创。
联劝网
公益时是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发起的衡量志愿服务时长和公益行为价值的计量单位,由志愿服务(公益)时和其他类型公益时组成。
目前3小时公益、阿里巴巴公益、支付宝公益、联劝网等互联网公益平台共同使用《公益时评定准则》。
爱心公众通过参与各个公益项目存储公益时并积累信用,让公益行动可记录可分享可激励,共同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用户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公益项目捐款,每捐款一次获得0.1公益时。每天通过各个公益平台捐款上限0.5公益时。
您将授权姓名、手机号、捐款项目、捐款机构、捐款时间等同步至3小时公益平台为您记录公益时,并可以访问3小时公益平台查看总公益时并领取权益。同时授权联劝网平台为您在本平台记录公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