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筹/个人救助/公开募捐,你分得清吗?
在互联网上搜索“筹款”,信息五花八门。为自己筹、为产品筹、为他人筹,三者有本质的区别,你分得清吗?
大病筹款平台,通常由患者及其亲友自己发起筹款,筹款用于自身遇到的重大疾病或意外,如水滴筹、轻松筹。虽然也是献爱心,但个人救助并不在《慈善法》的监管范围内,筹款人需要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捐款人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平台并不负有法律责任。
商业的众筹平台,通常由企业/发起人发起筹款,筹款用于商业项目开发运作,同时会向支持者承诺一定的回报,如产品、权益等,这样的平台有苏宁众筹、淘宝众筹等。众筹平台通常都会声明“众筹并非商品交易,存在一定风险”,因此所有法律后果平台也是由发起人与支持者自行承担的。
慈善募捐平台,通常由有公开募捐资质的基金会发起筹款,筹款用于公益慈善项目的开展,受益人是不特定的多数人,通常为弱势困难群体。这样的平台有腾讯公益、支付宝公益等。《慈善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因此,所有的慈善捐赠都是受到法律严格监管的。
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也曾梳理过不同类型的“筹款”——“向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可以根据目的不同而进行区分:若以营利为目的,则有证券发行和众筹行为;若不以营利为目的,则有慈善募捐、公益众筹、大病互助基金和个人求助等行为。”
(图片来自南都观察家公众号)
厘清了以上几者的区别,我们在此讨论的“筹款”是:慈善募捐。
慈善募捐的定义
《慈善法》中的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募捐。 也就是说,个人不能发起慈善募捐,只有与慈善组织合作进行筹款才具有合法性。同时,个人与慈善组织发起筹款,其筹款也只能用于受益人非特定个体的公益慈善项目的开展。如果你想要为某一个亲朋好友或指定个体进行筹款,即便通过与慈善组织合作,也是不可以的。
如何发起筹款?
《慈善法》对于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尤其是网络公开募捐活动)进行了严格规制,至少需要符合下列要求:
1. 募捐主体须是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
2. 需制定募捐方案,并在开展募捐活动之前,到慈善组织登记的民政部门进行备案;
3. 备案之后应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然后可以同时在其网站进行发布募捐信息。
第一条要求,公开募捐资质——
如果是具有公开募捐资质的慈善组织,可以直接面向社会大众进行募捐。
如果是不具备公开募捐的组织,根据《慈善法》第二十六条,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
因此,个人或团体在与慈善组织进行合作筹款时,必须确认该组织是否有公开募捐资质。证书长这样:
第二条要求,备案——
《慈善法》规定,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应当依法制定募捐方案。募捐方案包括募捐目的、起止时间和地域、活动负责人姓名和办公地址、接受捐赠方式、银行账户、受益人、募得款物用途、募捐成本、剩余财产的处理等。并且应当在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十日前将募捐方案报送登记的民政部门备案。除非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可以先募捐,后备案。
所有公开募捐项目/活动必须在显著位置公布备案号,同时可以在慈善中国网站查找到项目的备案情况,举例如图。如果你与慈善组织发起的筹款缺少备案号,也是不合规的。
第三条,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
《慈善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同意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以本慈善组织名义开通的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网络平台发布公开募捐信息。
以下是20家民政部指定为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
以上三条要求,除了个人/团体可以用来判断自己合作的慈善募捐活动是否合法,也可以作为捐赠人检视捐赠项目是否合法的依据。
感谢越来越多人的爱心,无论是发起筹款还是直接捐赠,都值得敬佩。但作为慈善组织,我们还是想善意地提醒大家,应当选择具有法律保障的平台和正规的慈善组织与慈善募捐项目,来释放自己的爱心,以避免辜负爱心的事件一再发生。
本文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http://www.gov.cn/zhengce/2016-03/19/content_5055467.htm
《南都观察家》:金锦萍再评水滴筹事件:为什么个人求助信息平台更应该选择非营利机制?https://mp.weixin.qq.com/s/iIwD4iopwrGacKsIW0tQtg
感谢周燕萍对本份“我能自己发起筹款吗?”说明书写作做出贡献
END
本文转载自“联劝公益”官方公众号,著作权归“联劝公益”所有。
本文获得联劝公益授权,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温馨提示: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内容来自“联劝网”。在微信公众号中转载时,不应设置为原创。
众筹/个人救助/公开募捐,你分得清吗?
在互联网上搜索“筹款”,信息五花八门。为自己筹、为产品筹、为他人筹,三者有本质的区别,你分得清吗?
大病筹款平台,通常由患者及其亲友自己发起筹款,筹款用于自身遇到的重大疾病或意外,如水滴筹、轻松筹。虽然也是献爱心,但个人救助并不在《慈善法》的监管范围内,筹款人需要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捐款人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平台并不负有法律责任。
商业的众筹平台,通常由企业/发起人发起筹款,筹款用于商业项目开发运作,同时会向支持者承诺一定的回报,如产品、权益等,这样的平台有苏宁众筹、淘宝众筹等。众筹平台通常都会声明“众筹并非商品交易,存在一定风险”,因此所有法律后果平台也是由发起人与支持者自行承担的。
慈善募捐平台,通常由有公开募捐资质的基金会发起筹款,筹款用于公益慈善项目的开展,受益人是不特定的多数人,通常为弱势困难群体。这样的平台有腾讯公益、支付宝公益等。《慈善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因此,所有的慈善捐赠都是受到法律严格监管的。
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也曾梳理过不同类型的“筹款”——“向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可以根据目的不同而进行区分:若以营利为目的,则有证券发行和众筹行为;若不以营利为目的,则有慈善募捐、公益众筹、大病互助基金和个人求助等行为。”
(图片来自南都观察家公众号)
厘清了以上几者的区别,我们在此讨论的“筹款”是:慈善募捐。
慈善募捐的定义
《慈善法》中的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募捐。 也就是说,个人不能发起慈善募捐,只有与慈善组织合作进行筹款才具有合法性。同时,个人与慈善组织发起筹款,其筹款也只能用于受益人非特定个体的公益慈善项目的开展。如果你想要为某一个亲朋好友或指定个体进行筹款,即便通过与慈善组织合作,也是不可以的。
如何发起筹款?
《慈善法》对于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尤其是网络公开募捐活动)进行了严格规制,至少需要符合下列要求:
1. 募捐主体须是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
2. 需制定募捐方案,并在开展募捐活动之前,到慈善组织登记的民政部门进行备案;
3. 备案之后应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然后可以同时在其网站进行发布募捐信息。
第一条要求,公开募捐资质——
如果是具有公开募捐资质的慈善组织,可以直接面向社会大众进行募捐。
如果是不具备公开募捐的组织,根据《慈善法》第二十六条,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
因此,个人或团体在与慈善组织进行合作筹款时,必须确认该组织是否有公开募捐资质。证书长这样:
第二条要求,备案——
《慈善法》规定,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应当依法制定募捐方案。募捐方案包括募捐目的、起止时间和地域、活动负责人姓名和办公地址、接受捐赠方式、银行账户、受益人、募得款物用途、募捐成本、剩余财产的处理等。并且应当在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十日前将募捐方案报送登记的民政部门备案。除非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可以先募捐,后备案。
所有公开募捐项目/活动必须在显著位置公布备案号,同时可以在慈善中国网站查找到项目的备案情况,举例如图。如果你与慈善组织发起的筹款缺少备案号,也是不合规的。
第三条,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
《慈善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同意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以本慈善组织名义开通的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网络平台发布公开募捐信息。
以下是20家民政部指定为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
以上三条要求,除了个人/团体可以用来判断自己合作的慈善募捐活动是否合法,也可以作为捐赠人检视捐赠项目是否合法的依据。
感谢越来越多人的爱心,无论是发起筹款还是直接捐赠,都值得敬佩。但作为慈善组织,我们还是想善意地提醒大家,应当选择具有法律保障的平台和正规的慈善组织与慈善募捐项目,来释放自己的爱心,以避免辜负爱心的事件一再发生。
本文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http://www.gov.cn/zhengce/2016-03/19/content_5055467.htm
《南都观察家》:金锦萍再评水滴筹事件:为什么个人求助信息平台更应该选择非营利机制?https://mp.weixin.qq.com/s/iIwD4iopwrGacKsIW0tQtg
感谢周燕萍对本份“我能自己发起筹款吗?”说明书写作做出贡献
END
本文转载自“联劝公益”官方公众号,著作权归“联劝公益”所有。
本文获得联劝公益授权,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温馨提示: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内容来自“联劝网”。在微信公众号中转载时,不应设置为原创。
联劝网
公益时是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发起的衡量志愿服务时长和公益行为价值的计量单位,由志愿服务(公益)时和其他类型公益时组成。
目前3小时公益、阿里巴巴公益、支付宝公益、联劝网等互联网公益平台共同使用《公益时评定准则》。
爱心公众通过参与各个公益项目存储公益时并积累信用,让公益行动可记录可分享可激励,共同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用户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公益项目捐款,每捐款一次获得0.1公益时。每天通过各个公益平台捐款上限0.5公益时。
您将授权姓名、手机号、捐款项目、捐款机构、捐款时间等同步至3小时公益平台为您记录公益时,并可以访问3小时公益平台查看总公益时并领取权益。同时授权联劝网平台为您在本平台记录公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