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缘起:
“婆阿!”
“嗳!”
这是我每次回到故乡老家,和奶奶的第一声对话。
无论我们离开故乡多久,我知道奶奶一定守在老屋门前,等着我们回来。直到2018年6月……102岁的奶奶猝然离世。那扇门背后,再也听不到那一声慈祥的——“嗳!”
面对空荡荡的老屋,往事涌上心头。那是和奶奶有关的回忆,也是我们的童年。
热气腾腾的老灶,屋梁上垂吊的昏黄的灯,墙头高挂的午后广播……时光荏苒,老屋成空。如同这整个村子,渐渐凋敝。
堂哥说:“我们把奶奶的老屋改造成一间书屋吧!”
“就叫‘林芝书屋’!”我应声道。
奶奶生前是一个特别慈祥善良的老人,一辈子乐善好施。我们想秉承发扬奶奶的这种精神,于是发起了乡建计划。决定以这样一个特殊的方式纪念奶奶。
第一步,把奶奶生前的老屋改建成一间乡村书屋,以奶奶名字命名为“林芝书屋”。历时9个月的筹备,3个月的改建,书屋于2019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平凡的书屋里有村民们在此阅读、观影,成为了村中一处乡邻交流学习的温馨场所。
书屋建成后的一年中,我们的公益行动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肯定。
在新的一年,我们进一步改造书屋后的菜园,这里留下了奶奶日常劳作的身影,我们建成一处儿童乡村生态乐园。让孩子们的欢笑声重新在村子里响起;让童年的景象在村子里重现;让我们的下一代,重归自然和乡土;让乡村因此而重获生机。
背景:
《礼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乡村正是儿童教育的天堂。在世界级生态岛上建立一所乡土自然学校,进而共建一个生态村,真正实现举全村之力实施教育;并以乡土自然学校为核心,以生态村为目标,重新激活乡村,创建一种全新的生活样态,为生态文明下的乡村振兴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蓝本。
我们在2019年发起的“林芝書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营造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乐土”乡土自然学校的建设。逐步实现从林芝書屋1.0到乡土学校2.0再到生态村3.0的跃迁,共建一个以传统文化+自然教育为特色的崇明乡村社区营造生态村落。
儿童乡村生态乐园共建项目,正是此乡土自然学校建设的基础项目。该乐园建成后,不仅是乡土自然学校开展自然教育的基地,也将是面向城乡儿童开放的公共自然游乐空间,同时也是乡村的一个公共的户外休憩与交流场所。
目标:改建一处“儿童乡村生态乐园”
1.原则:儿童教育、社群创建、感官疗愈。
2.乐园功能划分:
(1)亲子农耕体验
农耕体验是本农园主体功能。农耕区将把菜田规划成适宜儿童耕作的布局,并建造堆肥箱、蚯蚓堆肥区、户外旱厕、蜂箱、雨水收集桶、家禽养殖栅栏等设施,构建一个完整的循环生态系统。
在菜园与儿童活动场所中间,建造一座大地面包窑,和户外生态餐厅。串联起西边的农耕菜园和东边活动区域。面包窑的灶火和柴灰,和餐厅的聚餐功能,为菜园提供了能源和社群的元素,丰富了菜园里的朴门六元素(水、土壤、植物、能源、动物、人、社群)。
同时在农耕园内改建一间自然教室,存储农具、育苗,并进行教学。
(2)儿童野游基地
用自然建筑的方式,建造几个简易经典的儿童游乐设施。如沙坑、树屋、平衡木、秋千架、户外小剧场等等。
(3)亲子户外休闲
与沙坑紧连,为一小片草坪空地,可以作为成人休闲区域,也是以后开展亲子户外活动的场所。如开展亲子游戏、户外音乐会、户外剧院、篝火晚会等等。
空地东边,建造一个曼陀罗花园,主题可以为“诗经花园”。既美化环境,也作为一处诗经教学的场所。
整体农园最西面,紧邻河沿,在老柿子树下,建造一处静心平台。这颗老柿子树是本农园的精神符号,在树下可休息、可冥想,也可以作为日后开展各类工作坊的户外场所。
(4)村民休歇场所
整片农园最东边,挨着“诗经花园”,紧连本村中心路,建造一个小廊亭,为本村村民及老人提供休歇交流的场所。
(5)感官步道
从农园东侧入口起,建造一条感官步道,步道可划分为不同区域,分别铺设不同的自然材料,在曲径通幽的过程中,也带给行走者不同的行走体验。步道沿路还可以种植不同花草。沿路的树上,可以建造鸟窝,喂食器,树枝上可以挂风铃。行走农园的过程中,不仅有脚下的体验,也有其他五感的体验。
(6)其他
在农园边缘及步道两侧,可以种植花草绿植,一年四季有一年四季的景色。这些花草还可以作为日后开展儿童草木染等课程的原料。
3.农园配套建筑改建:
(1)自然教室
现为一间堆放废旧木料及农具的老屋,改造后作为园内的自然教室,开展课程教学及育苗、存放农具使用。
(2)木工作坊
现为自然学校共建人之一,同时也是本村老木匠陆平师傅的木工房。拟在原有基础上对其进行一定改建,使其能适应未来开展木工课及工作坊的需要。
项目预算 | 备注 | 预算金额 |
---|---|---|
生态乐园改造 | 生态乐园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平均改造标准按照1000元/平方米计(含场地整理、改造、绿植、材料、设施、设备、人工等) | 100,000.00 元 |
项目总预算 | 100,000.00 元 |
项目预算 | 备注 | 预算金额 |
---|---|---|
生态乐园改造 | 生态乐园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平均改造标准按照1000元/平方米计(含场地整理、改造、绿植、材料、设施、设备、人工等) | 100,000.00 元 |
项目总预算 | 100,000.00 元 |
表格里的备注信息,可在电脑上查看。
您的捐赠票据,将由发起机构“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负责开具。可在捐赠完成后及时申请开票,或者登录到个人中心申请票据。
1、您的捐赠款,由“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负责接收。如有项目疑问等,请联系他们。
2、感谢您对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的支持,如果您需要联系我们,请拨打021-60146234(工作日10:00——18:00)。
3、如开票遇到问题请发邮件至invoice@lianquan.org,并在邮件内提供以下信息:每笔捐赠的交易单号、发票抬头、手机号。
客服咨询
QQ:2139452761
电话:021-60146234-8019
合作咨询
韩东妍(业务合作)021-60146234-8033 邮箱:dongyan.han@lianquan.org
张亚妮(客服咨询)021-60146234-8019 邮箱:yani.zhang@lianquan.org
缘起:
“婆阿!”
“嗳!”
这是我每次回到故乡老家,和奶奶的第一声对话。
无论我们离开故乡多久,我知道奶奶一定守在老屋门前,等着我们回来。直到2018年6月……102岁的奶奶猝然离世。那扇门背后,再也听不到那一声慈祥的——“嗳!”
面对空荡荡的老屋,往事涌上心头。那是和奶奶有关的回忆,也是我们的童年。
热气腾腾的老灶,屋梁上垂吊的昏黄的灯,墙头高挂的午后广播……时光荏苒,老屋成空。如同这整个村子,渐渐凋敝。
堂哥说:“我们把奶奶的老屋改造成一间书屋吧!”
“就叫‘林芝书屋’!”我应声道。
奶奶生前是一个特别慈祥善良的老人,一辈子乐善好施。我们想秉承发扬奶奶的这种精神,于是发起了乡建计划。决定以这样一个特殊的方式纪念奶奶。
第一步,把奶奶生前的老屋改建成一间乡村书屋,以奶奶名字命名为“林芝书屋”。历时9个月的筹备,3个月的改建,书屋于2019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平凡的书屋里有村民们在此阅读、观影,成为了村中一处乡邻交流学习的温馨场所。
书屋建成后的一年中,我们的公益行动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肯定。
在新的一年,我们进一步改造书屋后的菜园,这里留下了奶奶日常劳作的身影,我们建成一处儿童乡村生态乐园。让孩子们的欢笑声重新在村子里响起;让童年的景象在村子里重现;让我们的下一代,重归自然和乡土;让乡村因此而重获生机。
背景:
《礼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乡村正是儿童教育的天堂。在世界级生态岛上建立一所乡土自然学校,进而共建一个生态村,真正实现举全村之力实施教育;并以乡土自然学校为核心,以生态村为目标,重新激活乡村,创建一种全新的生活样态,为生态文明下的乡村振兴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蓝本。
我们在2019年发起的“林芝書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营造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乐土”乡土自然学校的建设。逐步实现从林芝書屋1.0到乡土学校2.0再到生态村3.0的跃迁,共建一个以传统文化+自然教育为特色的崇明乡村社区营造生态村落。
儿童乡村生态乐园共建项目,正是此乡土自然学校建设的基础项目。该乐园建成后,不仅是乡土自然学校开展自然教育的基地,也将是面向城乡儿童开放的公共自然游乐空间,同时也是乡村的一个公共的户外休憩与交流场所。
目标:改建一处“儿童乡村生态乐园”
1.原则:儿童教育、社群创建、感官疗愈。
2.乐园功能划分:
(1)亲子农耕体验
农耕体验是本农园主体功能。农耕区将把菜田规划成适宜儿童耕作的布局,并建造堆肥箱、蚯蚓堆肥区、户外旱厕、蜂箱、雨水收集桶、家禽养殖栅栏等设施,构建一个完整的循环生态系统。
在菜园与儿童活动场所中间,建造一座大地面包窑,和户外生态餐厅。串联起西边的农耕菜园和东边活动区域。面包窑的灶火和柴灰,和餐厅的聚餐功能,为菜园提供了能源和社群的元素,丰富了菜园里的朴门六元素(水、土壤、植物、能源、动物、人、社群)。
同时在农耕园内改建一间自然教室,存储农具、育苗,并进行教学。
(2)儿童野游基地
用自然建筑的方式,建造几个简易经典的儿童游乐设施。如沙坑、树屋、平衡木、秋千架、户外小剧场等等。
(3)亲子户外休闲
与沙坑紧连,为一小片草坪空地,可以作为成人休闲区域,也是以后开展亲子户外活动的场所。如开展亲子游戏、户外音乐会、户外剧院、篝火晚会等等。
空地东边,建造一个曼陀罗花园,主题可以为“诗经花园”。既美化环境,也作为一处诗经教学的场所。
整体农园最西面,紧邻河沿,在老柿子树下,建造一处静心平台。这颗老柿子树是本农园的精神符号,在树下可休息、可冥想,也可以作为日后开展各类工作坊的户外场所。
(4)村民休歇场所
整片农园最东边,挨着“诗经花园”,紧连本村中心路,建造一个小廊亭,为本村村民及老人提供休歇交流的场所。
(5)感官步道
从农园东侧入口起,建造一条感官步道,步道可划分为不同区域,分别铺设不同的自然材料,在曲径通幽的过程中,也带给行走者不同的行走体验。步道沿路还可以种植不同花草。沿路的树上,可以建造鸟窝,喂食器,树枝上可以挂风铃。行走农园的过程中,不仅有脚下的体验,也有其他五感的体验。
(6)其他
在农园边缘及步道两侧,可以种植花草绿植,一年四季有一年四季的景色。这些花草还可以作为日后开展儿童草木染等课程的原料。
3.农园配套建筑改建:
(1)自然教室
现为一间堆放废旧木料及农具的老屋,改造后作为园内的自然教室,开展课程教学及育苗、存放农具使用。
(2)木工作坊
现为自然学校共建人之一,同时也是本村老木匠陆平师傅的木工房。拟在原有基础上对其进行一定改建,使其能适应未来开展木工课及工作坊的需要。
项目预算 | 备注 | 预算金额 |
---|---|---|
生态乐园改造 | 生态乐园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平均改造标准按照1000元/平方米计(含场地整理、改造、绿植、材料、设施、设备、人工等) | 100,000.00 元 |
项目总预算 | 100,000.00 元 |
项目预算 | 备注 | 预算金额 |
---|---|---|
生态乐园改造 | 生态乐园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平均改造标准按照1000元/平方米计(含场地整理、改造、绿植、材料、设施、设备、人工等) | 100,000.00 元 |
项目总预算 | 100,000.00 元 |
表格里的备注信息,可在电脑上查看。
您的捐赠票据,将由发起机构“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负责开具。可在捐赠完成后及时申请开票,或者登录到个人中心申请票据。
客服咨询
QQ:2139452761
电话:021-60146234-8019
合作咨询
韩东妍(业务合作)021-60146234-8033 邮箱:dongyan.han@lianquan.org
张亚妮(客服咨询)021-60146234-8019 邮箱:yani.zhang@lianquan.org
联劝网
公益时是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发起的衡量志愿服务时长和公益行为价值的计量单位,由志愿服务(公益)时和其他类型公益时组成。
目前3小时公益、阿里巴巴公益、支付宝公益、联劝网等互联网公益平台共同使用《公益时评定准则》。
爱心公众通过参与各个公益项目存储公益时并积累信用,让公益行动可记录可分享可激励,共同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用户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公益项目捐款,每捐款一次获得0.1公益时。每天通过各个公益平台捐款上限0.5公益时。
您将授权姓名、手机号、捐款项目、捐款机构、捐款时间等同步至3小时公益平台为您记录公益时,并可以访问3小时公益平台查看总公益时并领取权益。同时授权联劝网平台为您在本平台记录公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