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月,我们联系了许多阅读桥的志愿者授课老师,访问志愿者授课老师们的教学体验。在“多阅阅读桥”的志愿活动中,志愿者授课老师欣宜第一次接触到乡村教育的现状。她发现,许多乡村孩子的阅读资源匮乏,课外知识面狭窄,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读书,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欣宜记得,有一次她给一年级的孩子们上童谣课,讲到秋天的谷物时,孩子们虽然对科学原理不太了解,但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说出自己早已理解谷物晾晒的作用。这让欣宜意识到,乡村孩子们并不缺乏智慧,他们只是缺少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欣宜在课堂上设计了许多互动环节。她让孩子们通过表演、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书中故事的理解,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让孩子们表演话剧。有一次,六年级的孩子们在表演话剧时,不仅还原了书中的情节,还加入了自己的创意,逗得老师和同学们哈哈大笑。欣宜看到孩子们如此投入,感到无比欣慰。她明白,阅读不仅仅是识字和理解故事,更是让孩子们通过书籍去发现自我、表达自我。
欣宜的教学风格亲切而富有感染力。她总是用鼓励和赞美去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孩子们刚开始上课时并不活跃,但欣宜通过不断的夸奖和互动,逐渐让他们变得自信起来。孩子们开始主动举手发言,课后还会精心绘制自己的画作,用色彩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欣宜说:“孩子们需要的是被理解和认可,当你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鼓励时,他们会展现出惊人的潜力。”
寒假期间,19 位高校志愿者带着对乡村教育的热爱,投身多阅阅读桥教学研发。本次迭代依据上学期反馈数据精心设计,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还特别强调课堂的趣味性,课程更契合学生需求。截至 2 月底,已完成 14 本阅读记录册的研发排版设计,以及 16 本书籍课件和教案初稿。

刘思绮老师在2024年秋季加入多阅阅读桥项目,担任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胜利小学一年级(1)班的授课志愿者。在本次访谈中,刘老师谈及高中和大学期间参加不少与他人进行观点厮杀的辩论比赛,而多阅阅读桥课堂需要刘老师将孩子们当成朋友,平等地沟通,因此这对于刘老师来说不仅是志愿服务,更是挑战和成长。在刘老师的课堂中,很多的感动与感悟都来自与孩子们沟通的完成,理解的发生。自己喜欢的向日葵从她的言语中绽放到了孩子们的画本上,因童年天真烂漫而对孩子们的单纯与可爱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一件件小事都指涉着教育对老师与孩子双向的意义。在刘老师的访谈里,我们发现了孩子们的变化发生在一个个瞬间,在刘老师发电子奖杯鼓励孩子主动发言的瞬间,在孩子课后在阅读记录册上画上老师喜欢的向日葵的瞬间,许多个这样的瞬间汇聚起来,形成一股力量,让胜利小学一年级(1)班的孩子们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在2024年多阅阅读桥项目中,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高校志愿者们与仁德第四小学三年级(二)班的小朋友们共同阅读了《兔子坡》。在课后,小朋友们根据书籍内容制作了精美的手抄报!





在这个春天,三道沟镇中心小学、沙河乡中心小学、双塔中心小学、腰站子东乡族镇中心小学、河东中心小学、布隆吉中心小学、金源乡中心小学、雷锋希望小学、胜利小学、和平小学、挖色中心小学、大成完小、康廊完小、胜泉村完一小、独田中心小学、雷家庄小学等学校大部分班级均顺利开课。金源乡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因网络问题未开课,延后一周开课,其余班级均已正常开课。
目前收到反馈的117个班级中,70个班级设备情况良好,47个班级设备有问题,除5个班级未开课,110个班级的班教老师全程在场并积极配合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项目团队对2024秋季学期回收的学生阅读记录册进行了整理。在上传阅读记录册的过程中,我们的小伙伴发现在经历了一学期的阅读课后,六年级的孩子们在读后感中留下了对小王子星球之旅的思考与自己过往童年的追忆。即将离开小学乐园的她们在写读后感时没有陷入完美主义的桎梏,她们尝试构思与创新,同时也能在故事与心声中自由穿梭。孩子们在小王子的带领下看到了大人世界里万般无奈的一面,她们暗暗许下心愿用“纯真”去对抗世俗视野——也许不去担心遥远的未来就会有踏出第一步的勇气,也许不渴望一蹴而就的完美就能看到风花雪月的四季,也许不听从外界的价值评判就能看到那一朵始终等待着我们的玫瑰花。
来自康廊完小六年级(1)班的孩子们在东华大学商学院志愿者协会的高校志愿者们的阅读陪伴下,与《小王子》共同完成的一场关于爱与成长的旅程:没有一分钟休息时间的点灯人,拥有很多知识却从未亲自探索星球的地理学家,整日喝酒为了对抗自己喝酒后产生的惭愧的酒鬼,忙着不停给星星编号以待存进自己银行的商人……当孩子们拿起笔,一学期阅读课的思考又重新天马行空地流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