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因为阅读,我们拥有了156场美好的相遇!2025年春季学期多阅阅读桥课堂圆满结课啦!
这是一场由爱心与书籍共同编织的旅程:
·10个高校社团倾力支持
·309位授课志愿者+34位运营志愿者全情投入
·为156个班级的4979位孩子带去了阅读的陪伴与快乐
在充满仪式感的结课时刻,各班级为表现优异的小组举行了颁奖典礼。看着孩子们捧着象征荣誉的奖状和书籍,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对志愿者们最好的回馈!
最动人的回响,莫过于孩子们依依不舍的追问:“老师,下学期还有阅读课吗?”
这份期待,是对项目最大的肯定,也让我们深感责任在肩。更令人心暖的,是孩子们用稚嫩笔触写下的真挚话语。
字里行间,是满满的感谢、分享的快乐,以及对下一次相遇的期盼——“老师,你像星星一样亮!”、“谢谢老师教我读有趣的故事!”、“我下学期还要来!”……
一学期的阅读陪伴画上句号,但播撒下的阅读种子正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感谢所有志愿者的无私付出,感谢老师和孩子们的信任与参与!
书香浸润童年,阅读连接你我。期待金秋时节,我们再次在“多阅阅读桥”相聚,续写更多美好的阅读篇章!
今年春季,我们面对20所乡村学校开展了远程阅读课,在课堂上,我们与孩子们一同走进了伊索寓言的世界,探寻狐狸与乌鸦、狐狸与仙鹤的故事。孩子们化身为故事参与者,思索狐狸的狡黠、乌鸦的防备、仙鹤的智慧,用画笔描绘情节里的奇妙瞬间,让寓言的寓意在心底扎根 。
他们笔下,狐狸哄骗乌鸦时的神态、仙鹤反制狐狸的场景鲜活呈现,这些画作满是对寓言角色的理解与创意。愿以寓言为舟,让乡村孩子在寓言的世界里领会做人的准则,读懂人性善恶,滋养美好品格。
我们坚信,阅读是每个孩子都应该享有的权利,阅读应成为教育公平与文化普惠的桥梁。
今年春季,我们面对20所乡村学校开展了远程阅读陪伴课,这节课上,孩子们阅读了《七色花》这本书,他们亲手画下了属于自己的七色花,书写下自己的梦想,在这些梦想中,没有一个是微不足道的。今天纸上歪歪扭扭的涂鸦,或许就是未来改变世界的蓝图。
就像孩子们在匿名卡片上写的那样:“希望所有人的愿望都能慢慢长大”——这或许就是最诗意的注解。
我们坚信,阅读是每个孩子都应该享有的权利,阅读应成为教育公平与文化普惠的桥梁。
在这个春天,三道沟镇中心小学、沙河乡中心小学、双塔中心小学、腰站子东乡族镇中心小学、河东中心小学、布隆吉中心小学、金源乡中心小学、雷锋希望小学、胜利小学、和平小学、挖色中心小学、大成完小、康廊完小、胜泉村完一小、独田中心小学、雷家庄小学等学校大部分班级均顺利开课。金源乡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因网络问题未开课,延后一周开课,其余班级均已正常开课。
目前收到反馈的117个班级中,70个班级设备情况良好,47个班级设备有问题,除5个班级未开课,110个班级的班教老师全程在场并积极配合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项目团队对2024秋季学期回收的学生阅读记录册进行了整理。在上传阅读记录册的过程中,我们的小伙伴发现在经历了一学期的阅读课后,六年级的孩子们在读后感中留下了对小王子星球之旅的思考与自己过往童年的追忆。即将离开小学乐园的她们在写读后感时没有陷入完美主义的桎梏,她们尝试构思与创新,同时也能在故事与心声中自由穿梭。孩子们在小王子的带领下看到了大人世界里万般无奈的一面,她们暗暗许下心愿用“纯真”去对抗世俗视野——也许不去担心遥远的未来就会有踏出第一步的勇气,也许不渴望一蹴而就的完美就能看到风花雪月的四季,也许不听从外界的价值评判就能看到那一朵始终等待着我们的玫瑰花。
来自康廊完小六年级(1)班的孩子们在东华大学商学院志愿者协会的高校志愿者们的阅读陪伴下,与《小王子》共同完成的一场关于爱与成长的旅程:没有一分钟休息时间的点灯人,拥有很多知识却从未亲自探索星球的地理学家,整日喝酒为了对抗自己喝酒后产生的惭愧的酒鬼,忙着不停给星星编号以待存进自己银行的商人……当孩子们拿起笔,一学期阅读课的思考又重新天马行空地流动起来~
执行情况:
2025年8月,阅读桥项目团队为秋季学期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准备。我们针对《西游记》《夏洛的网》《伊索寓言》等经典课程课件进行了全面优化,增加了更多互动环节和趣味内容,让阅读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同时,项目拓展也取得新进展,与多所新学校达成合作意向,将为更多孩子带去优质的阅读课程。本月我们还收到了某企业捐赠的60余册精美童书,进一步丰富了各班级的图书角资源。此外,春季学期的教学评估报告也在有序撰写中,为后续课程优化提供重要参考。期待新学期与志愿者们继续携手,把阅读的乐趣带给更多孩子!
项目故事:
【美好回忆会一直相伴】
作为多阅公益“阅读桥”志愿者,韩晴晴的支教时光,藏着许多与孩子共成长的温情瞬间。
初授《中国古代神话选编》时,孩子们总依赖书本找答案。韩晴晴便每节课强调“用自己的话回答,没有标准答案”,慢慢引导他们跳出书本,勇敢表达想法。讲《夏洛的网》聊“孤独”时,有孩子说家人不在家的孤单,她便分享自己童年独自在家的经历,用共情代替说教;另一个曾沉默的孩子,鼓起勇气说起爷爷去世后的思念,她以同龄视角分享自己与祖辈的故事,肯定孩子的孝顺,告诉他“美好回忆会一直相伴”。
两个学期过去,变化悄然发生:孩子们从翻书找答案到自信表达,从拘谨沉默到课后挥手比心,课前还会主动读起喜欢的书。韩晴晴说,是阅读的力量、陪伴的温暖,让她与孩子双向成长,也让她坚信,这份温暖会成为孩子一生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