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互助.蔷薇绽放”的反馈 
“姐妹互助.蔷薇绽放”的反馈 
2025-08-28 蔷薇八月纪事

蔷薇八月纪事

青年戏剧《我们都是普通人》巡演收官
8月23日,第三场演出在福田香蜜湖公园剧场举行。青年们全面承担表演、后勤、灯光、社企销售、主持等工作,展现出成熟的自主管理能力。观众对“素人“演员的表演状态印象深刻。

8月24日,第四场演出在广州完成。南风窗工作人员提供细致帮助,让青年们感受到温暖。演出结束后,多名观众自发协助清场。连续演出对大家体力是巨大考验,原计划的庆功活动因疲惫取消。随着开学临近,青年演员们陆续返乡,彼此告别,约定未来再见。

露天电影院·每周光影
8月10日放映《哪吒2》,孩子们提前占座,被精美画面和幽默对白吸引,坚持要看完彩蛋。
8月17日放映《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孩子们从嬉戏到被剧情吸引,专注观影。
8月24日放映《琳达想吃鸡肉》,放映前试播性教育短片,孩子们安静观看。虽然不理解法国背景,但能理解主角遭遇。
8月30日放映《白蛇2:青蛇劫起》,孩子们被姐妹情深打动,为角色命运动容。

社区运动与游戏
8月7日,亲子园跳皮筋活动通过猜拳分组,孩子们展现出色弹跳能力,互相帮助,为成功喝彩。
8月16日,孩子们自发要求玩乐高,发挥创意搭建牧场、房屋,并友好分享积木,讲述自己搭建的故事。

姐妹社群活动
8月31日,姐妹读书会重启。丁当提议制作“姐妹诗歌集“,大家动手抄诗配图。穆姐姐的孙女甜甜首次参加,为活动注入新活力。
8月29日,七夕茶聚会举行。大家玩歌词接龙,集体创作诗歌,在欢声笑语中共度佳节。
8月29日,健身舞活动在活动室门口进行,将健身与舞蹈结合,适合零基础姐妹参与。
8月3日,绿色家政第二期启动。姐妹们希望从理论学习转向实践操作,机构将协助联系雇主,开拓就业机会。

对外交流与个人成长
8月5日,接待广州驻点计划学员,分享社区工作经验和社会企业运营心得。
8月26日,丁当获得思益博雅课程晓光奖学金,将以非全日制方式深造,为全职公益工作19年后寻求新的突破。

社区叙事
八月的牛始埔,墙上是孩子们“荆棘与花儿“的对话,亲子园里乒乓球在旧桌面上弹跳,夜晚露天电影院回荡着欢声笑语。姐妹们在蒲扇轻摇的夜里抄诗作画,青少年在舞台上用戏剧点亮平凡。月末市集上,手工产品与故事一起流动,为夏天画上温暖句号。

这些不声张的瞬间,让蔷薇在城市一隅持续伸展枝条。九月将至,让我们在新的学期、新的舞台上,继续种下希望的花种。

蔷薇伙伴的话:
八月的牛始埔,被蝉声和暑气包围,却也因为一幕幕小小的故事而显得清凉。墙被孩子们重新涂满色彩:一个男孩写下“每个人路上都有荆棘”,一个女孩接着画花,回答“每个人路上都有花儿” 。那一面墙,像一首对答的诗,也像他们彼此递给对方的力量。

午后的亲子园,乒乓球在旧桌面上来回弹跳,孩子和大人耐心排队。那张朋友捐来的球桌,好像为社区添了一处新的“风口”,打几局球,空气都变得轻快起来 。晚上则换成露天电影院,《哪吒》《青蛇》《琳达想吃鸡肉》轮番上映,孩子们齐声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在片尾曲的彩绘光影中坐到最后一刻,没人舍得先走 。

姐妹们的聚会从读书会重启。有人带来《野生诗歌集》,提议也为自己抄写一本“姐妹诗歌集”。彩笔、圆珠笔、老花镜齐上阵,在扇着蒲扇的夜里抄写旧句、添上插图;年纪大的姐妹写得手酸,年轻的就挨着她们,帮忙代笔 。临近七夕,桌上摆着玫瑰、面包和零食,大家玩起“歌词里带爱”的接龙,笑声踩着节拍,一个个“爱”字落在纸上,也落进心里 。

青少年的戏剧团排练得更密了。有人忘词,有人笑场,却没人退场。他们说,再累也想把故事演完,因为很快就要各自返乡、升学了。演出那天,灯光一暗,台上台下都是普通的脸,可只要有人开口,普通就像被点亮的火,照见每个人心里的秘密 。戏落幕后,几位演员约好去看海,踩着浪拍照,也把离别说得像下一场排练那么平常。

月末的市集摊位上,布包、耳环、T 恤被夹子挂满,两张小桌拼成的台面不大,却挤满了颜色。手工驱蚊膏一罐罐码齐,义卖收入转为下一场戏剧旅程的经费,产品和故事一起流动出去,带走夏天的尾巴,也留下余温 。

八月没有巨大的波澜,只有汗水里的咸味和夜风里的歌声。但正是这些不声张的瞬间,让蔷薇在城市的一隅持续伸展枝条。愿我们记得孩子写在墙上的那两句话:路上有荆棘,也会有花。九月要来了,让我们在新的学期、新的工作、新的舞台上,再一次把花种下。

蔷薇八月纪事
2025年08月28日

蔷薇八月纪事

青年戏剧《我们都是普通人》巡演收官
8月23日,第三场演出在福田香蜜湖公园剧场举行。青年们全面承担表演、后勤、灯光、社企销售、主持等工作,展现出成熟的自主管理能力。观众对“素人“演员的表演状态印象深刻。

8月24日,第四场演出在广州完成。南风窗工作人员提供细致帮助,让青年们感受到温暖。演出结束后,多名观众自发协助清场。连续演出对大家体力是巨大考验,原计划的庆功活动因疲惫取消。随着开学临近,青年演员们陆续返乡,彼此告别,约定未来再见。

露天电影院·每周光影
8月10日放映《哪吒2》,孩子们提前占座,被精美画面和幽默对白吸引,坚持要看完彩蛋。
8月17日放映《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孩子们从嬉戏到被剧情吸引,专注观影。
8月24日放映《琳达想吃鸡肉》,放映前试播性教育短片,孩子们安静观看。虽然不理解法国背景,但能理解主角遭遇。
8月30日放映《白蛇2:青蛇劫起》,孩子们被姐妹情深打动,为角色命运动容。

社区运动与游戏
8月7日,亲子园跳皮筋活动通过猜拳分组,孩子们展现出色弹跳能力,互相帮助,为成功喝彩。
8月16日,孩子们自发要求玩乐高,发挥创意搭建牧场、房屋,并友好分享积木,讲述自己搭建的故事。

姐妹社群活动
8月31日,姐妹读书会重启。丁当提议制作“姐妹诗歌集“,大家动手抄诗配图。穆姐姐的孙女甜甜首次参加,为活动注入新活力。
8月29日,七夕茶聚会举行。大家玩歌词接龙,集体创作诗歌,在欢声笑语中共度佳节。
8月29日,健身舞活动在活动室门口进行,将健身与舞蹈结合,适合零基础姐妹参与。
8月3日,绿色家政第二期启动。姐妹们希望从理论学习转向实践操作,机构将协助联系雇主,开拓就业机会。

对外交流与个人成长
8月5日,接待广州驻点计划学员,分享社区工作经验和社会企业运营心得。
8月26日,丁当获得思益博雅课程晓光奖学金,将以非全日制方式深造,为全职公益工作19年后寻求新的突破。

社区叙事
八月的牛始埔,墙上是孩子们“荆棘与花儿“的对话,亲子园里乒乓球在旧桌面上弹跳,夜晚露天电影院回荡着欢声笑语。姐妹们在蒲扇轻摇的夜里抄诗作画,青少年在舞台上用戏剧点亮平凡。月末市集上,手工产品与故事一起流动,为夏天画上温暖句号。

这些不声张的瞬间,让蔷薇在城市一隅持续伸展枝条。九月将至,让我们在新的学期、新的舞台上,继续种下希望的花种。

蔷薇伙伴的话:
八月的牛始埔,被蝉声和暑气包围,却也因为一幕幕小小的故事而显得清凉。墙被孩子们重新涂满色彩:一个男孩写下“每个人路上都有荆棘”,一个女孩接着画花,回答“每个人路上都有花儿” 。那一面墙,像一首对答的诗,也像他们彼此递给对方的力量。

午后的亲子园,乒乓球在旧桌面上来回弹跳,孩子和大人耐心排队。那张朋友捐来的球桌,好像为社区添了一处新的“风口”,打几局球,空气都变得轻快起来 。晚上则换成露天电影院,《哪吒》《青蛇》《琳达想吃鸡肉》轮番上映,孩子们齐声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在片尾曲的彩绘光影中坐到最后一刻,没人舍得先走 。

姐妹们的聚会从读书会重启。有人带来《野生诗歌集》,提议也为自己抄写一本“姐妹诗歌集”。彩笔、圆珠笔、老花镜齐上阵,在扇着蒲扇的夜里抄写旧句、添上插图;年纪大的姐妹写得手酸,年轻的就挨着她们,帮忙代笔 。临近七夕,桌上摆着玫瑰、面包和零食,大家玩起“歌词里带爱”的接龙,笑声踩着节拍,一个个“爱”字落在纸上,也落进心里 。

青少年的戏剧团排练得更密了。有人忘词,有人笑场,却没人退场。他们说,再累也想把故事演完,因为很快就要各自返乡、升学了。演出那天,灯光一暗,台上台下都是普通的脸,可只要有人开口,普通就像被点亮的火,照见每个人心里的秘密 。戏落幕后,几位演员约好去看海,踩着浪拍照,也把离别说得像下一场排练那么平常。

月末的市集摊位上,布包、耳环、T 恤被夹子挂满,两张小桌拼成的台面不大,却挤满了颜色。手工驱蚊膏一罐罐码齐,义卖收入转为下一场戏剧旅程的经费,产品和故事一起流动出去,带走夏天的尾巴,也留下余温 。

八月没有巨大的波澜,只有汗水里的咸味和夜风里的歌声。但正是这些不声张的瞬间,让蔷薇在城市的一隅持续伸展枝条。愿我们记得孩子写在墙上的那两句话:路上有荆棘,也会有花。九月要来了,让我们在新的学期、新的工作、新的舞台上,再一次把花种下。

2025-07-30 孩子的戏剧姐妹的歌 蔷薇7月总结月报

绿色蔷薇七月活动月报:盛夏耕耘,社区绽放**

七月盛夏,绿色蔷薇在各位伙伴的支持下,围绕空间开放、女工自主、儿童发展等领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情的社区空间。现将本月主要工作汇总如下:

**一、 社区空间开放与公共活动**

本月,我们的公共空间持续开放,成为了孩子们和居民们的欢乐港湾。

* **空间开放:** 我们为孩子们举办了绘画活动,以“暑假最开心的事”为主题,让孩子们自由创作素描或简笔画,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
* **电影放映:** 本月共放映三场电影。《摔跤吧!爸爸》剧情引人入胜,孩子们坚持看到深夜;《出路》纪录片虽深奥,但仍引发了关于留守与流动的思考;《夏日友情天》则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分享零食,家长协助打扫,温馨感人。
* **社区运动:** 乒乓球活动在新捐赠的球桌上热烈开展,孩子们从陌生到熟悉,甚至组织了比赛。跳绳活动在家长的带领下安全又快乐地进行着,充满了活力。
* **社区聚会:** 七月伊始,伙伴们与返乡的孩子们欢聚一堂,共进晚餐,庆祝新空间大致整理完毕,充满了团聚的喜悦。

**二、 女工自主与姐妹赋能**

姐妹们的自我成长与互助支持是社区的核心力量。

* **姐妹读书会:** 在新空间继续共读《我的阿勒泰》,并共同讨论了“姐妹故事集”的初稿,姐妹们用文字真诚表达,空间因绿植和大家的投入而越发温馨。
* **姐妹共学:** 在“姐妹TV”活动中,姐妹们学唱改编歌曲《路在何方》,直面保洁女工因降薪裁员而面临的困境;在共学班,一起学习并分享诗歌《我与故乡的距离》的理解。
* **社企经济:** 手工班应客户预订制作了玫瑰蜡驱蚊膏,并有社区家长参与体验。缝纫班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一批50个包包的订单,展现了出色的协作能力。

**三、 儿童发展与教育探索**

我们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多元化的教育体验和表达空间。

* **少儿野生读书会:** 孩子们持续进行创作,包括画画、写诗、3分钟演讲、戏剧雕塑练习等。通过“她尴尬”桌游,孩子们就性别平等、校园欺凌等社会议题展开了精彩的观点碰撞与表达。
* **少儿戏剧工作坊:** 七月下旬,孩子们投入了紧张的戏剧排练。过程虽充满挑战(天气炎热、情绪急躁),但所有人都坚持了下来,最终成功完成了《夏天的我们》等剧目的演出,表演真挚动人,让许多家长落泪,获得了圆满成功。
* **青少年活动:** 足球社团的孩子们热情高涨,经常预约场地训练。吉他社和青少年戏剧社也启动了暑期计划,归来的青年们一起讨论排练和巡演,对未来充满期待。

**四、 传播与交流**

* 本月,绿色蔷薇很荣幸被 **“第三届三联人文城市奖”** 提名为“社区营造奖”。
* 我们接受了**腾讯视频**的拍摄采访,进行了一次十年回访,记录姐妹们的生命历程。
* 机构同事集体观看了流动儿童题材电影《风起前的蒲公英》并参与讨论。

感谢所有志愿者、伙伴和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支持。每一个活动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八月,我们将继续努力,共建友好、互助、成长的社区环境。

孩子的戏剧姐妹的歌 蔷薇7月总结月报
2025年07月30日

绿色蔷薇七月活动月报:盛夏耕耘,社区绽放**

七月盛夏,绿色蔷薇在各位伙伴的支持下,围绕空间开放、女工自主、儿童发展等领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情的社区空间。现将本月主要工作汇总如下:

**一、 社区空间开放与公共活动**

本月,我们的公共空间持续开放,成为了孩子们和居民们的欢乐港湾。

* **空间开放:** 我们为孩子们举办了绘画活动,以“暑假最开心的事”为主题,让孩子们自由创作素描或简笔画,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
* **电影放映:** 本月共放映三场电影。《摔跤吧!爸爸》剧情引人入胜,孩子们坚持看到深夜;《出路》纪录片虽深奥,但仍引发了关于留守与流动的思考;《夏日友情天》则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分享零食,家长协助打扫,温馨感人。
* **社区运动:** 乒乓球活动在新捐赠的球桌上热烈开展,孩子们从陌生到熟悉,甚至组织了比赛。跳绳活动在家长的带领下安全又快乐地进行着,充满了活力。
* **社区聚会:** 七月伊始,伙伴们与返乡的孩子们欢聚一堂,共进晚餐,庆祝新空间大致整理完毕,充满了团聚的喜悦。

**二、 女工自主与姐妹赋能**

姐妹们的自我成长与互助支持是社区的核心力量。

* **姐妹读书会:** 在新空间继续共读《我的阿勒泰》,并共同讨论了“姐妹故事集”的初稿,姐妹们用文字真诚表达,空间因绿植和大家的投入而越发温馨。
* **姐妹共学:** 在“姐妹TV”活动中,姐妹们学唱改编歌曲《路在何方》,直面保洁女工因降薪裁员而面临的困境;在共学班,一起学习并分享诗歌《我与故乡的距离》的理解。
* **社企经济:** 手工班应客户预订制作了玫瑰蜡驱蚊膏,并有社区家长参与体验。缝纫班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一批50个包包的订单,展现了出色的协作能力。

**三、 儿童发展与教育探索**

我们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多元化的教育体验和表达空间。

* **少儿野生读书会:** 孩子们持续进行创作,包括画画、写诗、3分钟演讲、戏剧雕塑练习等。通过“她尴尬”桌游,孩子们就性别平等、校园欺凌等社会议题展开了精彩的观点碰撞与表达。
* **少儿戏剧工作坊:** 七月下旬,孩子们投入了紧张的戏剧排练。过程虽充满挑战(天气炎热、情绪急躁),但所有人都坚持了下来,最终成功完成了《夏天的我们》等剧目的演出,表演真挚动人,让许多家长落泪,获得了圆满成功。
* **青少年活动:** 足球社团的孩子们热情高涨,经常预约场地训练。吉他社和青少年戏剧社也启动了暑期计划,归来的青年们一起讨论排练和巡演,对未来充满期待。

**四、 传播与交流**

* 本月,绿色蔷薇很荣幸被 **“第三届三联人文城市奖”** 提名为“社区营造奖”。
* 我们接受了**腾讯视频**的拍摄采访,进行了一次十年回访,记录姐妹们的生命历程。
* 机构同事集体观看了流动儿童题材电影《风起前的蒲公英》并参与讨论。

感谢所有志愿者、伙伴和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支持。每一个活动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八月,我们将继续努力,共建友好、互助、成长的社区环境。

2025-06-27 联结与社区力量:蔷薇之家的六月

概述: 六月对蔷薇之家而言,是一个充满活力、变化与深刻联结的月份。我们聚焦于空间优化整合、社企发展、儿童关怀与姐妹赋能,在忙碌中见证社区互助的温暖力量。尽管面临负责人脚伤不便、同事休假等挑战,在伙伴、青少年和孩子们的热情参与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空间焕然一新,社区纽带更加紧密。
一、 空间焕新:整合资源,优化功能
本月核心工作之一是空间的重整与升级,旨在提升利用率,迎接暑假高峰。
1. 蔷薇之家内部改造:
• 为创造更多独立空间,退租了“小书屋”,将其物品整合至蔷薇之家。
• 社区家长六西带领青少年们动手砌墙分隔空间,完成后共同刷漆、打扫。
• 孩子们和姐妹们积极参与整理,放学主动询问帮忙,青少年们学习了抹灰、刷漆等技能。
• 青少年们协助搬运了大量沉重的社企布料,展现了社区互助的力量。
• 改造后空间更宽敞,功能更清晰,设立了乐器室、阅读讨论室、图书区等。
2. 亲子园空间优化:
• 为给孩子更宽敞的玩乐及未来剧场演出空间,决定打通一面隔墙。
• 社区家长刘大哥带领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打通工作,并整理打扫。
3. 社企搬迁与升级:
• 经过伙伴共同决议,社企找到了更大、更临街的新空间,退租了原有分散的小空间,实现整合。
• 新空间功能更完善:可展示产品、容纳生产(缝纫)、集体学习(读书会)及举办工作坊。
• 姐妹们对新空间充满期待,规划了缝纫班、绿色家政、开放工作坊等未来活动。
• 为支持发展,新购了6台二手缝纫机。
• 姐妹们共同整理新空间,讨论未来发展,社企迈入新阶段。
二、 儿童天地:欢乐、成长与自主
儿童活动丰富多彩,关注孩子的兴趣与自主性。
1. 电影放映时光:
• 本月放映了多部影片,由孩子们参与投票选择或推荐。
• 放映《小鬼当家》时,孩子们沉浸其中,为主人公紧张;观看《千与千寻》(负责人童年最爱)时格外安静专注;《功夫熊猫》激发了孩子们对功夫和保护他人的向往;《悬崖上的金鱼姬》则更受低龄孩子喜爱。
• 观影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专注力与集体规则意识(互相提醒安静),观影后常主动或协助打扫卫生。
2. 特别的儿童节:
• 为庆祝儿童节和野生诗集出炉,孩子们自主策划了火锅聚餐。
• 在丁当提供80元预算下,孩子们分组行动:一组在小书屋准备餐具烧水,另一组采购食材(牛肉丸、金针菇、玉米、白菜、香肠、面饼、可乐等)。
• 孩子们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抢着吃面条,气氛热烈,后续还补充了食材。
3. 日常互动与关怀:
• 同事丁当虽脚伤坐轮椅,仍陪伴孩子们(如看踢球、门口玩积木),孩子们也关心询问伤情。
• 与孩子们交流梦想,如四年级小周分享想平淡开跆拳道馆、不希望负债的想法。
• 观察到幼儿园的菲菲热爱阅读和“写作业”,梦想当老师。
三、 姐妹赋能:共读、手作与内在探索
姐妹读书会持续深化,融入手作体验,促进交流与成长。
1. 共读《我的阿勒泰》:
• 阅读李娟的文字唤起姐妹们对过往的记忆,尤其围绕“公用电话”话题。
• 范范分享了电话演变史和个人手机被骗的经历,引发共鸣,多位姐妹有类似遭遇。
2. 手作体验与美的讨论:
• 姐妹们协作完成社企订单,制作30只紫草膏,分工明确(混合加热、冷却灌装)。
• 尝试制作口红,许多姐妹第一次拥有并制作属于自己的口红,万万做得最成功。
• 手作过程中,姐妹们畅聊日常,并展开了一场关于“什么是美”的有趣讨论。
3. 情感支持与分享:
• 六一当晚读书会,姐妹们分享近况:陆陆计划带孩子回老家,罗燕倾诉对留守孩子的思念。
• 结合节日与阅读,姐妹们书写感受,万万分享了姑妈离世带来的生命感悟——珍惜当下。
• 初中女孩芯在启动“蔷薇小食堂”后,本月与负责人交流了其困惑与顾虑,小食堂受欢迎并有新姐姐加入。
四、 社区温暖与特别行动
1. 日常互助:
• 负责人脚伤期间,得到伙伴们诸多照顾:罗燕送肠粉,晓琴送菜和鸭爪,大家共享甘肃杏子。
• 傍晚时分,张帆带女儿、素华、燕子等伙伴齐聚聊天,氛围温馨。
2. 湖南寿宴深度参与:
• 工作人员小青返乡为母亲筹办八十寿宴,蔷薇伙伴租车携带设备(音响、投影)前往湖南深度参与。
• 寿宴由小青策划主办,是村里首次由女儿主导且未请外部团队的寿宴。
• 小青母亲在寿宴上朗读了女儿为其撰写的自传。
• 此次活动意义深远:展现了小青的个人成长与突破;尝试撬动乡村女性地位(女性站台前主导,男性主动承担后勤);体现了长期视角下个人能量引发的积极社会涟漪。
3. 对外活动预告:
• 蔷薇之家将参与本周末(6月某周六日)在南头古城举办的“她自在城乡共益生活节”,摊位将有孤品和新品,欢迎伙伴们到来。
五、 挑战与前行
• 本月负责人脚伤带来不便,同事恰逢休假,工作负荷增加。
• 空间改造、搬迁整理工作繁重,经费紧张(导致小书屋退租)。
• 然而,社区成员(孩子、青少年、姐妹、

联结与社区力量:蔷薇之家的六月
2025年06月27日

概述: 六月对蔷薇之家而言,是一个充满活力、变化与深刻联结的月份。我们聚焦于空间优化整合、社企发展、儿童关怀与姐妹赋能,在忙碌中见证社区互助的温暖力量。尽管面临负责人脚伤不便、同事休假等挑战,在伙伴、青少年和孩子们的热情参与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空间焕然一新,社区纽带更加紧密。
一、 空间焕新:整合资源,优化功能
本月核心工作之一是空间的重整与升级,旨在提升利用率,迎接暑假高峰。
1. 蔷薇之家内部改造:
• 为创造更多独立空间,退租了“小书屋”,将其物品整合至蔷薇之家。
• 社区家长六西带领青少年们动手砌墙分隔空间,完成后共同刷漆、打扫。
• 孩子们和姐妹们积极参与整理,放学主动询问帮忙,青少年们学习了抹灰、刷漆等技能。
• 青少年们协助搬运了大量沉重的社企布料,展现了社区互助的力量。
• 改造后空间更宽敞,功能更清晰,设立了乐器室、阅读讨论室、图书区等。
2. 亲子园空间优化:
• 为给孩子更宽敞的玩乐及未来剧场演出空间,决定打通一面隔墙。
• 社区家长刘大哥带领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打通工作,并整理打扫。
3. 社企搬迁与升级:
• 经过伙伴共同决议,社企找到了更大、更临街的新空间,退租了原有分散的小空间,实现整合。
• 新空间功能更完善:可展示产品、容纳生产(缝纫)、集体学习(读书会)及举办工作坊。
• 姐妹们对新空间充满期待,规划了缝纫班、绿色家政、开放工作坊等未来活动。
• 为支持发展,新购了6台二手缝纫机。
• 姐妹们共同整理新空间,讨论未来发展,社企迈入新阶段。
二、 儿童天地:欢乐、成长与自主
儿童活动丰富多彩,关注孩子的兴趣与自主性。
1. 电影放映时光:
• 本月放映了多部影片,由孩子们参与投票选择或推荐。
• 放映《小鬼当家》时,孩子们沉浸其中,为主人公紧张;观看《千与千寻》(负责人童年最爱)时格外安静专注;《功夫熊猫》激发了孩子们对功夫和保护他人的向往;《悬崖上的金鱼姬》则更受低龄孩子喜爱。
• 观影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专注力与集体规则意识(互相提醒安静),观影后常主动或协助打扫卫生。
2. 特别的儿童节:
• 为庆祝儿童节和野生诗集出炉,孩子们自主策划了火锅聚餐。
• 在丁当提供80元预算下,孩子们分组行动:一组在小书屋准备餐具烧水,另一组采购食材(牛肉丸、金针菇、玉米、白菜、香肠、面饼、可乐等)。
• 孩子们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抢着吃面条,气氛热烈,后续还补充了食材。
3. 日常互动与关怀:
• 同事丁当虽脚伤坐轮椅,仍陪伴孩子们(如看踢球、门口玩积木),孩子们也关心询问伤情。
• 与孩子们交流梦想,如四年级小周分享想平淡开跆拳道馆、不希望负债的想法。
• 观察到幼儿园的菲菲热爱阅读和“写作业”,梦想当老师。
三、 姐妹赋能:共读、手作与内在探索
姐妹读书会持续深化,融入手作体验,促进交流与成长。
1. 共读《我的阿勒泰》:
• 阅读李娟的文字唤起姐妹们对过往的记忆,尤其围绕“公用电话”话题。
• 范范分享了电话演变史和个人手机被骗的经历,引发共鸣,多位姐妹有类似遭遇。
2. 手作体验与美的讨论:
• 姐妹们协作完成社企订单,制作30只紫草膏,分工明确(混合加热、冷却灌装)。
• 尝试制作口红,许多姐妹第一次拥有并制作属于自己的口红,万万做得最成功。
• 手作过程中,姐妹们畅聊日常,并展开了一场关于“什么是美”的有趣讨论。
3. 情感支持与分享:
• 六一当晚读书会,姐妹们分享近况:陆陆计划带孩子回老家,罗燕倾诉对留守孩子的思念。
• 结合节日与阅读,姐妹们书写感受,万万分享了姑妈离世带来的生命感悟——珍惜当下。
• 初中女孩芯在启动“蔷薇小食堂”后,本月与负责人交流了其困惑与顾虑,小食堂受欢迎并有新姐姐加入。
四、 社区温暖与特别行动
1. 日常互助:
• 负责人脚伤期间,得到伙伴们诸多照顾:罗燕送肠粉,晓琴送菜和鸭爪,大家共享甘肃杏子。
• 傍晚时分,张帆带女儿、素华、燕子等伙伴齐聚聊天,氛围温馨。
2. 湖南寿宴深度参与:
• 工作人员小青返乡为母亲筹办八十寿宴,蔷薇伙伴租车携带设备(音响、投影)前往湖南深度参与。
• 寿宴由小青策划主办,是村里首次由女儿主导且未请外部团队的寿宴。
• 小青母亲在寿宴上朗读了女儿为其撰写的自传。
• 此次活动意义深远:展现了小青的个人成长与突破;尝试撬动乡村女性地位(女性站台前主导,男性主动承担后勤);体现了长期视角下个人能量引发的积极社会涟漪。
3. 对外活动预告:
• 蔷薇之家将参与本周末(6月某周六日)在南头古城举办的“她自在城乡共益生活节”,摊位将有孤品和新品,欢迎伙伴们到来。
五、 挑战与前行
• 本月负责人脚伤带来不便,同事恰逢休假,工作负荷增加。
• 空间改造、搬迁整理工作繁重,经费紧张(导致小书屋退租)。
• 然而,社区成员(孩子、青少年、姐妹、

2025-05-25 让流动儿童站上舞台,用戏剧停顿孤单和离别

让流动儿童站上舞台让离别不再孤单

每年暑假,对流动儿童来说,既是离别也是相聚的时候。作为扎根深圳城中村的公益组织,绿色蔷薇每年暑假会看到不少孩子为了上学而“选择”离开深圳。事实上,每年从深圳“返乡”的孩子有上万名,如果只看小升初阶段,深圳2020年超过13000名孩子“返乡”升学。如果从全国范围来看流动儿童在小学和初中共8个年级的升学过程,2021年有近100万孩子“返乡”或“离家”升学,其中大部分会成为留守儿童。

面对流动儿童不稳定的生活处境,从2018年开始的每年暑假,绿色蔷薇和城中村社区的流动儿童一起进行戏剧创作和演出,让流动儿童站上舞台讲述自身的遭遇和对流动的看法。喜欢唱歌、梦想当演员的君君是绿色蔷薇2015年开门迎来的第一批小孩中的一个,当时她10岁,上小学三年级。2018年6月,君君成为一名戏剧小演员站上舞台,和其他7个孩子共同讲述Ta们的生活和故事,以及对留在深圳的渴望。戏剧演后谈上,君君若有所思地看着蒙眼哭泣的好朋友艾龙叶,龙叶的妈妈正在向女儿和观众诉说无奈的选择:

“我知道她肯定很难受,但是作为父母,我希望她能接受更多的教育,如果在这里念书无法进入公立学校,就无法高考。我也是为她着想,当然如果能在这儿念书更好,一家人就不用分离。现在她只能回老家,回老家的话我也担心,因为我们大人不回老家,她回去谁照顾,能适应吗?”

对流动儿童来说,流动和留守从来不是选择,而是对现实无奈的适应。如果有机会,Ta们想要留在喜欢的城市生活,正如孩子们在戏剧演出中所表达的愿望:

“大家好,我叫艾龙叶,我今年13岁了,读6年级。我喜欢深圳,因为这里有我熟悉的朋友,我的愿望是初中可以一直在深圳念书。”

“大家好,我是尹丽君,这是我画中的自己,我喜欢深圳,因为这里很温暖,我是湖北人,我的愿望是当演员。”
“大家好,我叫宋卓航,这是我画的自己。我来自四川,我来深圳有9年了,我喜欢深圳,因为这里有绿色蔷薇(笑)。”
“大家好,我叫谢琳,今年9岁了,我来自四川,我喜欢深圳,因为我从小出生在深圳感情比较深。”
孩子们喜欢深圳的原因除了这里有熟悉的朋友,还有很重要的是和爸妈生活在一起。但在改变命运的愿望面前,孩子和家长时常决定回到老家,搏取上高中上大学的机会。2018年暑假,龙叶和君君返乡读书,2020年暑假,卓航返乡,2021年寒假,谢琳返乡。除了Ta们,参加戏剧演出的贺燕和郟领浩也分别于2019年和2021年暑假返乡。第一批参加戏剧演出的孩子,8个里面6个离开深圳回到老家读书。当时创作的剧目名称《大风吹》源自孩子们常玩的游戏“大风吹”,而现实中的“大风”把没有城市户籍的孩子吹回了陌生的老家。

很难说,返乡对个人来说是好还是不好。2023年,君君不喜欢职校所学的专业,提早进入社会从事基层工作,做过收银员、工厂女工;2024年,龙叶如愿考上大学,但大学生活的未来仍充满未知。2024年10月,君君几经波折后回到深圳,成为绿色蔷薇的一名实习生,带曾经和她一样的小孩一起玩、做游戏、唱歌、跳舞、画画、读绘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向未来过渡。尽管蔷薇的工作不如她想象的那么美好,但工作上的成长也让她期待一步步走向越来越好的生活。

也很难说,戏剧的创作和表演给孩子带来了什么改变,或许重要的是戏剧作为记忆的形式,记录下孩子对流动生活的所思所想。其次,剧场成为见证的空间,让每个人看见离别的时代印迹,也让孤单的记忆沉淀为流动儿童的文化底纹。

寻找我们的花果山 创作表演成为学习的方式
当绿色蔷薇组织的流动儿童戏剧来到2022年,曾经的小孩已变为流动大人,Ta们的戏剧创作方向从流动儿童身份带来的影响,过渡到对自身未来出路的思考。实际上,社区里孩子在上学的过程不仅要“消化”老师对“差生”的贬斥,还要“接受”社会上一系列对上职校的偏见。
蔷薇所在的城中村社区有一所民办初中,创办于2000年初,来蔷薇玩的大部分孩子就读于这所学校,很少就读于附近的公办学校。当年最早就读民办学校的学生即第一代流动儿童,已出来工作十多年,有的和父母仍生活在城中村社区,有的已结婚生子带着小孩在城中村工作和生活。不同世代的流动儿童汇聚在绿色蔷薇的活动空间。从城中村最早的流动儿童到现在处于学龄阶段的流动儿童,Ta们的学习感受极为相似,负面居多,正面很少。

“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你看你发的什么光?”
“你看那个蠢货,看看对面那群蠢货,一毕业就准备去做流水线咯。”

从2015年至今,绿色蔷薇已扎根深圳地城中村牛始埔十年,蔷薇的文艺创作之路已走过十年,见证了许多姐妹和孩子站上舞台发光发亮的时刻。下一个十年,我们想做更多,让更多流动女工和流动儿童站上舞台,传递我们对世界的思考和想法,让离别变得越来越少,让生活充满想象和力量。

让流动儿童站上舞台,用戏剧停顿孤单和离别
2025年05月25日

让流动儿童站上舞台让离别不再孤单

每年暑假,对流动儿童来说,既是离别也是相聚的时候。作为扎根深圳城中村的公益组织,绿色蔷薇每年暑假会看到不少孩子为了上学而“选择”离开深圳。事实上,每年从深圳“返乡”的孩子有上万名,如果只看小升初阶段,深圳2020年超过13000名孩子“返乡”升学。如果从全国范围来看流动儿童在小学和初中共8个年级的升学过程,2021年有近100万孩子“返乡”或“离家”升学,其中大部分会成为留守儿童。

面对流动儿童不稳定的生活处境,从2018年开始的每年暑假,绿色蔷薇和城中村社区的流动儿童一起进行戏剧创作和演出,让流动儿童站上舞台讲述自身的遭遇和对流动的看法。喜欢唱歌、梦想当演员的君君是绿色蔷薇2015年开门迎来的第一批小孩中的一个,当时她10岁,上小学三年级。2018年6月,君君成为一名戏剧小演员站上舞台,和其他7个孩子共同讲述Ta们的生活和故事,以及对留在深圳的渴望。戏剧演后谈上,君君若有所思地看着蒙眼哭泣的好朋友艾龙叶,龙叶的妈妈正在向女儿和观众诉说无奈的选择:

“我知道她肯定很难受,但是作为父母,我希望她能接受更多的教育,如果在这里念书无法进入公立学校,就无法高考。我也是为她着想,当然如果能在这儿念书更好,一家人就不用分离。现在她只能回老家,回老家的话我也担心,因为我们大人不回老家,她回去谁照顾,能适应吗?”

对流动儿童来说,流动和留守从来不是选择,而是对现实无奈的适应。如果有机会,Ta们想要留在喜欢的城市生活,正如孩子们在戏剧演出中所表达的愿望:

“大家好,我叫艾龙叶,我今年13岁了,读6年级。我喜欢深圳,因为这里有我熟悉的朋友,我的愿望是初中可以一直在深圳念书。”

“大家好,我是尹丽君,这是我画中的自己,我喜欢深圳,因为这里很温暖,我是湖北人,我的愿望是当演员。”
“大家好,我叫宋卓航,这是我画的自己。我来自四川,我来深圳有9年了,我喜欢深圳,因为这里有绿色蔷薇(笑)。”
“大家好,我叫谢琳,今年9岁了,我来自四川,我喜欢深圳,因为我从小出生在深圳感情比较深。”
孩子们喜欢深圳的原因除了这里有熟悉的朋友,还有很重要的是和爸妈生活在一起。但在改变命运的愿望面前,孩子和家长时常决定回到老家,搏取上高中上大学的机会。2018年暑假,龙叶和君君返乡读书,2020年暑假,卓航返乡,2021年寒假,谢琳返乡。除了Ta们,参加戏剧演出的贺燕和郟领浩也分别于2019年和2021年暑假返乡。第一批参加戏剧演出的孩子,8个里面6个离开深圳回到老家读书。当时创作的剧目名称《大风吹》源自孩子们常玩的游戏“大风吹”,而现实中的“大风”把没有城市户籍的孩子吹回了陌生的老家。

很难说,返乡对个人来说是好还是不好。2023年,君君不喜欢职校所学的专业,提早进入社会从事基层工作,做过收银员、工厂女工;2024年,龙叶如愿考上大学,但大学生活的未来仍充满未知。2024年10月,君君几经波折后回到深圳,成为绿色蔷薇的一名实习生,带曾经和她一样的小孩一起玩、做游戏、唱歌、跳舞、画画、读绘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向未来过渡。尽管蔷薇的工作不如她想象的那么美好,但工作上的成长也让她期待一步步走向越来越好的生活。

也很难说,戏剧的创作和表演给孩子带来了什么改变,或许重要的是戏剧作为记忆的形式,记录下孩子对流动生活的所思所想。其次,剧场成为见证的空间,让每个人看见离别的时代印迹,也让孤单的记忆沉淀为流动儿童的文化底纹。

寻找我们的花果山 创作表演成为学习的方式
当绿色蔷薇组织的流动儿童戏剧来到2022年,曾经的小孩已变为流动大人,Ta们的戏剧创作方向从流动儿童身份带来的影响,过渡到对自身未来出路的思考。实际上,社区里孩子在上学的过程不仅要“消化”老师对“差生”的贬斥,还要“接受”社会上一系列对上职校的偏见。
蔷薇所在的城中村社区有一所民办初中,创办于2000年初,来蔷薇玩的大部分孩子就读于这所学校,很少就读于附近的公办学校。当年最早就读民办学校的学生即第一代流动儿童,已出来工作十多年,有的和父母仍生活在城中村社区,有的已结婚生子带着小孩在城中村工作和生活。不同世代的流动儿童汇聚在绿色蔷薇的活动空间。从城中村最早的流动儿童到现在处于学龄阶段的流动儿童,Ta们的学习感受极为相似,负面居多,正面很少。

“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你看你发的什么光?”
“你看那个蠢货,看看对面那群蠢货,一毕业就准备去做流水线咯。”

从2015年至今,绿色蔷薇已扎根深圳地城中村牛始埔十年,蔷薇的文艺创作之路已走过十年,见证了许多姐妹和孩子站上舞台发光发亮的时刻。下一个十年,我们想做更多,让更多流动女工和流动儿童站上舞台,传递我们对世界的思考和想法,让离别变得越来越少,让生活充满想象和力量。

2025-03-08 送你束蔷薇 听我来讲述故事

三月初春,我们迎来了第112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同时,这也是“绿色蔷薇”和社区姐妹们共同庆祝的第11个妇女节。

在三八妇女节正逐渐演变为电商狂欢的“女神”购物节的当下,绿色蔷薇和姐妹们选择以另一种方式来庆祝这个属于女性的日子。

上午,我们拖着小车,和孩子们穿越社区,将一束束玫瑰送到姐妹们手中,庆祝她们通过劳动对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下午,我们铺上红毯,布上鲜花,在孩子和姐妹们一起画的五彩斑斓的黑板前,我们邀请姐妹们上台,聆听她们讲述打工岁月的故事。故事有泪有苦也有笑,展现了姐妹们的智慧、幽默与坚韧。

我们庆祝姐妹们在打工生涯中,通过有偿与无偿劳动为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也期待她们获得更多应有的权益,让更多的蔷薇冲破石缝,自由绽放。

01 从蔷薇出发,沿路赠花- 国际劳动妇女节快乐 -

上午,工作人员在“蔷薇之家”会合。大家围站在白色长桌前,边说边笑地修剪玫瑰的刺叶,将五颜六色的花朵套上五彩斑斓的包装袋,再用文具店买来的扭扭棒,为每一束花系上一个漂亮的彩色结。

正忙碌间,我们兴奋地得知——我们的故事登上《南方都市报》三八妇女节专题封面了!带着雀跃的心情,我们把热粉、淡黄、暖白、深红、橙色的玫瑰摆放在白色帆布手拉车上。丁当走在前头,小青拉着装着满满当当花束的小车,社区的孩子们——小飞飞、大飞飞,也跑跑跳跳地加入了我们送花的队伍。

离开蔷薇之家,我们经过创新路的超市和快递小站,沿着蔷薇书屋一路向前,走到临近中午却依旧热闹的菜市场。再从菜市场拐进得宜一街,穿过早餐店、馒头店、理发店和商行。沿途,我们遇见了各样的女性,送出了几十朵玫瑰,也听到了几十个关于劳动、生活和期待的故事。

我们的第一束鲜花,送给了一位熟悉的环卫姐姐。她来自广西,来深圳已经六年了。虽然按规定三八能放半天假,但她却没有休息,此时正穿着橙色的工服,清扫着创新路。三八妇女节,她的愿望是“财富自由”。

第二束鲜花,送给了快递站的姐姐。她的孩子哥哥和妹妹常常来绿色蔷薇玩耍,而她自己却很少有时间参与。她和家人来深圳四年了,却从未休息过一天,而节假日对她们而言反而是最忙碌的时候。姐姐今年的愿望,就是能有完整的一天,好好休息。

还有许多束鲜花,送给了菜市场里的姐妹和妈妈们。丁当拿着绿色彩纸,向大家介绍三八节。

在菜市场,我们不仅结识了新的姐妹和妈妈们,也借着她们忙碌中的片刻空闲,向那些我们常常买菜、吃包子、喝豆浆、吃肠粉的熟悉店铺里的姐妹们,聊了聊关于劳动的细节。

一位卖水产的姐姐高兴地接过花,她告诉我们,今年的生意比往年难做许多。她说,城中村里的人少了,大家的消费也变得更加谨慎,比往年的生意要差很多。

还有一位开早餐店的姐姐,在我们送花的时候,仍在屋后忙得脱不开身。丁当只好将玫瑰交给站在前台的丈夫,笑着强调:“一定要告诉她,三八节这天,你没有送花给她,反倒是女人记得送给女人。”

02 节日的温度,在孩子们的劳动下升温- 国际劳动妇女节快乐 -

虽然三八妇女节的活动要到晚上七点半才正式开始,但下午,孩子们就早早来到绿色蔷薇。她们一边期待着下午的演讲,一边惦记着演讲结束后会一起分享的“大蛋糕”。孩子们在空间里欢快地穿梭,一会儿在门外玩耍嬉戏,一会儿又跑回场地,和大人一起动手布置现场。

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姐妹们在空间里摆好椅子、架起筒灯、铺上红地毯、摆上鲜花,女孩们不仅帮忙布置,还在黑板上画下五彩的图案,表达她们对三八节的理解与祝福。

小贞子和欢欢在黑板上画下大朵大朵盛开的玫瑰,形成漂亮的花簇;丁当和妞妞则用粉笔沿着手掌的轮廓,勾勒出一双张开的手;飞飞在角落添上一个小女孩简笔画;而闲鱼则把黑板中间留给了一本写着“八小时工作”的书,左上角,她画下绿色蔷薇“工人”的LOGO。

03 wǒmen说说这些年打工的事- 国际劳动妇女节快乐 -

晚上七点半,姐妹演讲“我们(wǒmen)说说这些年打工的事”正式开始了。在绿色蔷薇,以往我们总是通过集体创作的方式,表达姐妹们的经验与心声。
wǒmen说,打工的世界不是一幅完整的画,
它由一片片碎裂的日常拼接而成——
腊月的棉花地、深夜的电话传呼,

家中的老人、流产与堕胎,
流水线上的疲惫、考场灯下的一搏再搏,

一路乘车南下,高楼与矮房的回忆交错,
驶向白班夜班交替的日日夜夜。

舞台上,脱口秀的幽默与风趣,表达任性与洒脱。
火车站,背靠背唱起的歌声,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
工厂里,和姐妹们的说说笑笑,在零件底下藏一块糖。
每一种经验,都可以代表“女性”,
每一种劳动,都能够定义“打工”,
每一片,都是女性劳动价值的证明,独特、真实。
我们在听,也在说。
说的过程,是一次次重构的开始。
在我们的言语之间,我们重新命名自己——
我们不是被写进报告的“对象”,
而是说出话来的人,是知识和经验本身的主人。

送你束蔷薇 听我来讲述故事
2025年03月08日

三月初春,我们迎来了第112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同时,这也是“绿色蔷薇”和社区姐妹们共同庆祝的第11个妇女节。

在三八妇女节正逐渐演变为电商狂欢的“女神”购物节的当下,绿色蔷薇和姐妹们选择以另一种方式来庆祝这个属于女性的日子。

上午,我们拖着小车,和孩子们穿越社区,将一束束玫瑰送到姐妹们手中,庆祝她们通过劳动对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下午,我们铺上红毯,布上鲜花,在孩子和姐妹们一起画的五彩斑斓的黑板前,我们邀请姐妹们上台,聆听她们讲述打工岁月的故事。故事有泪有苦也有笑,展现了姐妹们的智慧、幽默与坚韧。

我们庆祝姐妹们在打工生涯中,通过有偿与无偿劳动为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也期待她们获得更多应有的权益,让更多的蔷薇冲破石缝,自由绽放。

01 从蔷薇出发,沿路赠花- 国际劳动妇女节快乐 -

上午,工作人员在“蔷薇之家”会合。大家围站在白色长桌前,边说边笑地修剪玫瑰的刺叶,将五颜六色的花朵套上五彩斑斓的包装袋,再用文具店买来的扭扭棒,为每一束花系上一个漂亮的彩色结。

正忙碌间,我们兴奋地得知——我们的故事登上《南方都市报》三八妇女节专题封面了!带着雀跃的心情,我们把热粉、淡黄、暖白、深红、橙色的玫瑰摆放在白色帆布手拉车上。丁当走在前头,小青拉着装着满满当当花束的小车,社区的孩子们——小飞飞、大飞飞,也跑跑跳跳地加入了我们送花的队伍。

离开蔷薇之家,我们经过创新路的超市和快递小站,沿着蔷薇书屋一路向前,走到临近中午却依旧热闹的菜市场。再从菜市场拐进得宜一街,穿过早餐店、馒头店、理发店和商行。沿途,我们遇见了各样的女性,送出了几十朵玫瑰,也听到了几十个关于劳动、生活和期待的故事。

我们的第一束鲜花,送给了一位熟悉的环卫姐姐。她来自广西,来深圳已经六年了。虽然按规定三八能放半天假,但她却没有休息,此时正穿着橙色的工服,清扫着创新路。三八妇女节,她的愿望是“财富自由”。

第二束鲜花,送给了快递站的姐姐。她的孩子哥哥和妹妹常常来绿色蔷薇玩耍,而她自己却很少有时间参与。她和家人来深圳四年了,却从未休息过一天,而节假日对她们而言反而是最忙碌的时候。姐姐今年的愿望,就是能有完整的一天,好好休息。

还有许多束鲜花,送给了菜市场里的姐妹和妈妈们。丁当拿着绿色彩纸,向大家介绍三八节。

在菜市场,我们不仅结识了新的姐妹和妈妈们,也借着她们忙碌中的片刻空闲,向那些我们常常买菜、吃包子、喝豆浆、吃肠粉的熟悉店铺里的姐妹们,聊了聊关于劳动的细节。

一位卖水产的姐姐高兴地接过花,她告诉我们,今年的生意比往年难做许多。她说,城中村里的人少了,大家的消费也变得更加谨慎,比往年的生意要差很多。

还有一位开早餐店的姐姐,在我们送花的时候,仍在屋后忙得脱不开身。丁当只好将玫瑰交给站在前台的丈夫,笑着强调:“一定要告诉她,三八节这天,你没有送花给她,反倒是女人记得送给女人。”

02 节日的温度,在孩子们的劳动下升温- 国际劳动妇女节快乐 -

虽然三八妇女节的活动要到晚上七点半才正式开始,但下午,孩子们就早早来到绿色蔷薇。她们一边期待着下午的演讲,一边惦记着演讲结束后会一起分享的“大蛋糕”。孩子们在空间里欢快地穿梭,一会儿在门外玩耍嬉戏,一会儿又跑回场地,和大人一起动手布置现场。

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姐妹们在空间里摆好椅子、架起筒灯、铺上红地毯、摆上鲜花,女孩们不仅帮忙布置,还在黑板上画下五彩的图案,表达她们对三八节的理解与祝福。

小贞子和欢欢在黑板上画下大朵大朵盛开的玫瑰,形成漂亮的花簇;丁当和妞妞则用粉笔沿着手掌的轮廓,勾勒出一双张开的手;飞飞在角落添上一个小女孩简笔画;而闲鱼则把黑板中间留给了一本写着“八小时工作”的书,左上角,她画下绿色蔷薇“工人”的LOGO。

03 wǒmen说说这些年打工的事- 国际劳动妇女节快乐 -

晚上七点半,姐妹演讲“我们(wǒmen)说说这些年打工的事”正式开始了。在绿色蔷薇,以往我们总是通过集体创作的方式,表达姐妹们的经验与心声。
wǒmen说,打工的世界不是一幅完整的画,
它由一片片碎裂的日常拼接而成——
腊月的棉花地、深夜的电话传呼,

家中的老人、流产与堕胎,
流水线上的疲惫、考场灯下的一搏再搏,

一路乘车南下,高楼与矮房的回忆交错,
驶向白班夜班交替的日日夜夜。

舞台上,脱口秀的幽默与风趣,表达任性与洒脱。
火车站,背靠背唱起的歌声,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
工厂里,和姐妹们的说说笑笑,在零件底下藏一块糖。
每一种经验,都可以代表“女性”,
每一种劳动,都能够定义“打工”,
每一片,都是女性劳动价值的证明,独特、真实。
我们在听,也在说。
说的过程,是一次次重构的开始。
在我们的言语之间,我们重新命名自己——
我们不是被写进报告的“对象”,
而是说出话来的人,是知识和经验本身的主人。

更多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更多活动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