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劝网
首页
公募信息
物资捐赠
活动
项目
月捐
日捐
义卖
合作伙伴
获取反馈
抵税票据
资源中心
更多…
  • 义卖
  • 合作伙伴
  • 获取反馈
  • 抵税票据
  • 资源中心
  • 登录
  • |
  • 注册
  • 机构自助
联劝网
  • 首页
  • 公募信息
  • 物资捐赠
  • 活动
  • 项目
  • 月捐
  • 日捐
  • 义卖
  • 合作伙伴
  • 获取反馈
  • 抵税票据
  • 资源中心
  • 投诉建议
  • 关于我们
联劝网
执行机构: 北京市公鸣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备案编号:53310000501781108EA18089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3310000501781108E
发起机构: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
慈善募捐 | 守护流动儿童,让爱不释手  | 联劝网
教育助学 儿童
募捐总额: ¥25,216.56
单次捐: ¥21,928.90
月捐: ¥3,287.66
募捐起止: 2019-03-23 21:09:00 ~ 2019-05-08 22:30:25
已结束
捐一笔 单次捐邀请

用微信“扫一扫”,
在微信端进行爱扑满领取。
当前没有爱扑满募捐记录。
线上捐赠支持: 支付宝、微信、和包支付
感谢137人次共捐赠21,928.90元(仅单次捐) 查看更多
  • c*
    99.00
  • 赵*林
    400.00
  • 吴*澳
    400.00
  • 张*正
    200.00
  • 张*清
    500.00
  • 肖
    30.00
  • 张*风
    99.00
  • 1*3
    99.00
  • 余*
    30.00
  • 椅*
    20.00
  • S*g
    30.00
  • 蒋*杰
    30.00
  • E*y
    99.00
  • 宋*
    30.00
月捐详情
守护流动儿童,让希望延续

项目名称:守护流动儿童,让爱不释手

项目筹款目标:248040.00元


项目背景

《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显示,全国每6个人中就有1个处于“流动”之中。北京边缘地带的城乡结合部,生存着一群被社会命名为“流动儿童”的孩子,他们中的幸运者会在北京读完小学;小学过后,这些孩子回到户籍地,成为留守儿童。于是,能跟父母一起居住的童年时光,显得弥足珍贵。而居住环境的简陋局促、食物来源的不安全、家庭经济的乏力支撑,使得孩子的童年充满了不确定。

2011年落地的北京冷泉希望社区项目,就是针对流动儿童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而做的努力与实践。

​​​​​​​

我们是谁?

冷泉希望社区2011年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施永青基金、十分关爱基金、北京行在人间文化发展中心等多方公益组织联合发起,现执行方为北京市公鸣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希望社区计划通过在打工者社区成立青少年社区服务中心,以流动儿童服务为基础,推行全人教育,塑造青少年的优秀生命理念与完整人格,逐步构建打工社区的互助网络,促使他们在流入地能够参与社区关系重建。希望社区强调在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的变化与参与。针对流动儿童的需求及现状,希望社区在实际工作中设计出一套完整的项目材料,对流动儿童得能力提升、人格培养、青春期教育等做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工作,同时着眼于培养流动儿童的领袖力培养,带出一批有领袖能力的青少年,使之生存环境不断转换的过程中,能够更快适应并成为自我成长期的骨干力量。

截止2018年底,冷泉希望社区已经稳定服务320余个打工家庭,32万人次,冷泉希望社区服务的第一批流动儿童已经考入大学或顺利进入社会谋生。

由于相关政策的变化,以服务流动儿童及其家庭为主要工作的冷泉希望社区在筹款方面遇到较严格的限制。本次众筹主要筹集2019年冷泉希望社区场地维持费及部分项目人员工资(含社保)。

​​​​​​​

愿全国儿童从今日起,不论贫富,不论智愚,一律享受相当教育,达到身心两方面最充分的可能发展。

     --陈琴鹤先生(中国儿童教育奠基人)墓志铭



项目故事:

假如爱有天意

我叫杜春英,来自山东泰安,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我曾是一名代课教师。2002年婚后,随在北京打工的丈夫一道来到北京谋生。我曾想自己接下来一辈子也会和千千万万的底层打工者一样,在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耗尽青春与血汗,最后拖着一副苍老的残躯回到故园,化为一抔黄土。除了挚友亲人,没有人会在乎你曾经在这世上走过一遭。

由于生活局促,在女儿一周岁时,我们把女儿送回老家,直到2011年我们才把在老家留守八年的女儿接回身边,在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小学上学。然而,长期留守给女儿造成的成长阴影是无法弥补的。中国两亿多农民工进城打工,流不进城市,又回不得农村,由此所造成的千千万万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在生活照顾、教育发展和人身安全方面等一系列问题,受到影响的又何止我们一家?但旁人的悲悯叹息与我们的自责改变不了什么,最多只是各自聊以自慰罢了。

2012年初,一次偶然的路过,我走进了冷泉希望社区,看到了孩子们充满灵气的面孔和丰富多彩的学习与活动。随即,我们带女儿来到冷泉希望社区,女儿当即表示喜欢这个地方,自然,我们也满心欢喜,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

(女儿暑假和曾经的伙伴一同回希望社区担任志愿者)


那一年,冷泉希望社区迎来了几位在女儿生命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志愿者:擅长绘画的叶子姐姐、羽毛球运动员出身的谢杏芳姐姐、叮当剧团负责人沈丹玺姐姐和她的团队伙伴。叶子用艺术治疗让孩子丰富的内心和情感得以表达,由此奠定了女儿的绘画基础,并影响她在之后求学道路上对绘画艺术的探索。羽毛球运动员出身的谢杏芳姐姐,当时正在北大社会工作专业读研究生,她几乎遍访了冷泉希望社区所有流动儿童的家庭,并对几个特殊家庭做了深度的个案辅导,如今,深入家访和对特殊家庭的长期陪伴已成为冷泉希望社区的基本工作理念和手法。沈丹玺姐姐带领她叮当剧团的伙伴们则把民众戏剧首次带入冷泉希望社区,带进了孩子们的心里,流动儿童的故事和心声通过戏剧得到了表达,而他们中也有人成了所在学校小有名气的演员,而每年编排一出舞台剧也成为冷泉希望社区的活动惯例。



由此使得我相信,当孩子的内驱力被唤醒,拥有完整的人格,并建立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其内在的潜力便不可遏制地汩汩涌出。现在,我的女儿回到山东老家,由流动儿童转变为留守儿童,但因为小学阶段在冷泉希望社区拥有了了完善而全面的生命塑造,女儿得以快速地适应了转变后的生活,优秀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得她在学习与生活中都表现得很出色。

2015年,我的儿子要上一年级了,由于非京籍的身份,28个入学证件让我们陷入极度的艰难境地,用尽了所有能力,但还是眼睁睁看着竭尽所能才办好的证件被审证人员扔进“不合格”的箱子里,那一刻,我们被无助与绝望吞噬了;回到家,看到儿子期待的眼神,更是痛到心碎。

绝望的时候,冷泉希望社区项目负责人基于此前的调研,写就的一篇题为《非京籍母亲的来信——要多少“证明”才能让我的孩子入学》得到媒体广泛关注,在当时的全国政协俞正声主席的批示与督办下,我的儿子和几万名入学困难的非京籍学龄儿童得以顺利入学,使这些有幸能与父母一起流动的孩子们,至少在小学阶段免遭沦为留守儿童的亲子分离之苦。此后,我的儿子也进入冷泉希望社区,享受每天来自希望社区工作员和志愿者哥哥姐姐们带来的优质辅导,周末一起参加希望社区的各项兴趣小组、亲子活动、成长小组等,平等地享有这些优质而专业的服务内容。

在看到自己孩子的生命得以重新塑造时,我自己的生命也重新开启了另一扇门,看到了最初来北京时不一样的生命路口,我沉寂多年的教书育人的梦想被重新燃起。我想成为像她们一样的人。

2016年春,我成为了冷泉希望社区的一名工作员,并在当年考取了社会工作执业资格证书。

​​​​​​​


2017年冬,北京大兴区的一场大火,加速了政府对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疏解,这给我们务工家庭带来了一场新的动荡和冲击,由于很多家庭租住的住房被划为违建,不少家庭面临新的搬迁,房租价格翻倍上涨,生活的压力像大山一样压在了我们身上。我家也不例外,频繁的搬迁。幸好,那场大火带来的寒冬里,有了冷泉希望社区这样的互助平台,我们这些外来打工家庭得以“抱团取暖”。冷泉希望社区从2011年就开始提倡搭建的家庭互助平台,在这次的危机中得以坐实,从就业信息到合作住房,再到筹划自己的社区合作生产、合作住房以及食物互助体系的搭建。我们的社员家庭不仅成为希望社区服务的接受者,也成为希望社区共治委员会的成员。每周周二下午召开希望社区社员周例会,就每周相关事务进行讨论和决议。每月希望社区还对一些关键性事务进行社区辩事会,通过社员家庭的群策群力来改善希望社区的管理。

​​​​​​​


我还记得,那场大火后,由于很多家庭租住的房屋断了水、电、气,晚上那些迟迟不愿回家而在希望社区“蹭暖气”的社员,促成了“小书虫·亲子共读”的产生与开展;每个周六的晚上,冷泉希望社区定期举行亲子共读,在静谧的夜晚中,在朗朗书声中,在流动与不安中,亲子关系得以巩固,家庭关系得以改善,知识得以增加;冷泉希望社区活了下来,并且在共有、共建、共治、共享的道路上进了一大步。

2018年,我们冷泉希望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志愿者,他们是冷泉希望社区最早服务的一批孩子。原来,爱真的可以轮回。

冷泉希望社区创立已有八年,而我与她的交集也有了七年多的时间。爱有天意,她冥冥中已改变了我和很多外来打工家庭的命运。也愿你的爱,不释手,助力一群最普通的老百姓创变的梦想与行动,继续讲述爱与希望和改变的故事。

​​​​​​​


冷泉希望社区的项目活动​​​​​​​


一、全人教育                                            

每一天,都有来自北京多所高校的优秀志愿者,围绕“全人教育”开展相关课程,让面临家庭经济压力、教育资源不平均等现状的流动子女,能够平等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触动灵性、全人发展、助人互助、自觉觉人”,是冷泉希望社区活动展开的核心与理念;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不仅仅开发了创造力、想象力、思维力,更培养了团结、协作、互助的精神。这种长期的环境熏陶,使得从冷泉希望社区走出的孩子,没有自私与冷漠,有的是热忱与正直。长大后,他们也许未必是精英,但他们一定是拥有完整人格和优质生命理念,并能够创造新社会的人。

​​​​​​​


二、公民课堂

公民课堂是希望社区为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而独家创立的项目之一。在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公民需要具备多领域的知识、优秀的综合素质;青少年很快面临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希望社区未雨绸缪,公民课堂项目的实施,让社员在独立出行、与外界接触中对环境、安全的判断、自我保护能力、各种知识的储备等方面得到了培养与锻炼。而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领袖力以及抗逆力也在一次次实地演练中得以塑造。


三、亲子共读

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使人解放,而是让人更加忙碌,对于底层的打工家庭更是如此。2017年底,北京那场火灾所产生的政策连带效应,让处于动荡中的家庭,突然间可以聚在一起,一家人在冷泉希望社区依偎共读,朗朗书声使得夜色静美、星空宁柔。从此,冬夜不再孤寒,夏夜不再烦躁。每周一本爱不释手的图书,让思绪飞扬、让遐想缠绕。“小书虫.亲子共读计划”的实施,培养了家庭的良好阅读习惯,开场时的韵律操,激活家庭氛围,家长们一改往常的含蓄严肃,使得亲子关系活泼欢快又轻松温馨。亲子阅读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关系,增加了家庭知识量,助推起家庭和谐、阳光,也筑托起孩子们的自信与梦想。


四、互助网络

在冷泉希望社区,百余户家庭展开网络互助,包含就业信息分享、旧物交换及低价转让、租房信息互享、日常生活所需用品的循环、分享,以应对就业岗位日益减少、生活成本逐年增加、低廉房源越发难寻等现状。“瑶瑶妈,你找到房子了么?我知道哪里有房子出租。”“琪琪妈,我刚看到一个房屋出租的电话,马上发给你。”“群里有家长需要找工作么?我这里有就业信息。”自发的互帮互助行动,成为冷泉希望社区打工家庭的生活常态。

2017年底大火造成的生存危机,又进一步让合作住房、合作生产和食物互助体系得以搭建,一场基于危机自救的社区合作得以萌生发展。


五、食物互助

大多数流动儿童,下午4点放学后,无法得到应有的安全照顾与安全的食物,常见的是这些孩子拿着一元两元,跑到路边的小铺,买上一袋辣条、锅巴、方便面、五颜六色充满色素的糖豆,在路上边吃边走,也并不留意路上来往的车辆。

在冷泉希望社区,我们强调只吃“食物”,不吃“食品”。每个孩子在小学阶段均能学会做饭,不做令人叹息的“巨婴”,并在希望社区厨房实行的劳动换食物的“消费”模式中,参与食物制作,用自己的劳动得到一张盖有希望社区印章的贡献券,拿着这张贡献券换取希望社区的食物以及希望社区合作社的其他学习用品。这种模式较好地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的道德品质与责任感,同时通过亲手制作,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并合作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一起耕耘收获。食物互助体系的建立,既为自身提供了安全食物又提升了自我生存能力。

希望社区每逢节假日都会举办“亲子宴”,流动儿童、打工父母和“老漂族”们祖孙三代齐上手,享受几十个三代同堂共聚畅聊的美好时光,甚至有老人感慨说:“公社食堂又回来了!”。 



项目预算与执行

本次募捐目标248040.00元,用于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冷泉希望社区项目运营。

执行方案

1、执行阶段: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反馈冷泉希望社区图文信息;

2、总结阶段:收集冷泉希望社区社员、家庭的反馈信息及来自社会的声音,完成项目报告。

捐赠回馈

1、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将冷泉希望社区的活动,定期发送至冷泉希望社区微信公众号;

2、月捐20元,可获得一份冷泉希望社区精美明信片一份,并有机会参与冷泉希望社区的一次活动;

3、月捐50元,可获得冷泉希望社区打工者原创诗歌集一本,可每月体验冷泉希望社区各类型活动一次;

4、月捐400元,可获得冷泉希望社区定制精美天堂伞一把或文具礼包一份,可长期参与冷泉希望社区各项活动。

冷泉希望社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冷泉村希望社区

联系电话:010-62485053

联系人:杜春英

邮箱:renjianhope@163.com

发票索要说明

联劝公益基金会将会为捐赠100元及以上的网友开具捐赠票据,请发送捐赠截图(包含捐赠项目,金额和交易单号)、发票抬头、收件地址、邮编信息至邮箱:invoice@lianquan.org,如有疑问请咨询:021-60146234

月捐预算

暂无预算信息。



联劝网
慈善募捐 | 守护流动儿童,让爱不释手  | 联劝网
“守护流动儿童,让爱不释手”是北京市公鸣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发起的旨在促进流动儿童福祉的公益项目,项目通过在流动人口聚居区建立社区教育与服务中心,聚焦流动儿童的教育权和发展权,推行知行合一的全人教育与思辨精神,塑造流动儿童优质的生命理念与完整人格,并依此构建打工者家庭间的互助网络,推动社区营造与共融。
本次众筹主要筹集2019年北京冷泉希望社区项目点场地运营费及部分项目人员工资(含社保)。感谢您的助力!
8.6
教育助学 儿童
募捐起止: 2019-03-23 ~ 2019-05-08
备案编号: 53310000501781108EA18089
捐赠
最新捐赠 查看更多
共捐赠21,928.90元,感谢137人次的捐助(仅单次捐)
c*
99.00
赵*林
400.00
吴*澳
400.00
张*正
200.00
张*清
500.00
线上捐赠支持: 支付宝、微信、和包支付
爱扑满排行TOP5
当前没有爱扑满募捐记录。
介绍
守护流动儿童,让希望延续

项目名称:守护流动儿童,让爱不释手

项目筹款目标:248040.00元


项目背景

《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显示,全国每6个人中就有1个处于“流动”之中。北京边缘地带的城乡结合部,生存着一群被社会命名为“流动儿童”的孩子,他们中的幸运者会在北京读完小学;小学过后,这些孩子回到户籍地,成为留守儿童。于是,能跟父母一起居住的童年时光,显得弥足珍贵。而居住环境的简陋局促、食物来源的不安全、家庭经济的乏力支撑,使得孩子的童年充满了不确定。

2011年落地的北京冷泉希望社区项目,就是针对流动儿童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而做的努力与实践。

​​​​​​​

我们是谁?

冷泉希望社区2011年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施永青基金、十分关爱基金、北京行在人间文化发展中心等多方公益组织联合发起,现执行方为北京市公鸣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希望社区计划通过在打工者社区成立青少年社区服务中心,以流动儿童服务为基础,推行全人教育,塑造青少年的优秀生命理念与完整人格,逐步构建打工社区的互助网络,促使他们在流入地能够参与社区关系重建。希望社区强调在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的变化与参与。针对流动儿童的需求及现状,希望社区在实际工作中设计出一套完整的项目材料,对流动儿童得能力提升、人格培养、青春期教育等做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工作,同时着眼于培养流动儿童的领袖力培养,带出一批有领袖能力的青少年,使之生存环境不断转换的过程中,能够更快适应并成为自我成长期的骨干力量。

截止2018年底,冷泉希望社区已经稳定服务320余个打工家庭,32万人次,冷泉希望社区服务的第一批流动儿童已经考入大学或顺利进入社会谋生。

由于相关政策的变化,以服务流动儿童及其家庭为主要工作的冷泉希望社区在筹款方面遇到较严格的限制。本次众筹主要筹集2019年冷泉希望社区场地维持费及部分项目人员工资(含社保)。

​​​​​​​

愿全国儿童从今日起,不论贫富,不论智愚,一律享受相当教育,达到身心两方面最充分的可能发展。

     --陈琴鹤先生(中国儿童教育奠基人)墓志铭



项目故事:

假如爱有天意

我叫杜春英,来自山东泰安,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我曾是一名代课教师。2002年婚后,随在北京打工的丈夫一道来到北京谋生。我曾想自己接下来一辈子也会和千千万万的底层打工者一样,在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耗尽青春与血汗,最后拖着一副苍老的残躯回到故园,化为一抔黄土。除了挚友亲人,没有人会在乎你曾经在这世上走过一遭。

由于生活局促,在女儿一周岁时,我们把女儿送回老家,直到2011年我们才把在老家留守八年的女儿接回身边,在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小学上学。然而,长期留守给女儿造成的成长阴影是无法弥补的。中国两亿多农民工进城打工,流不进城市,又回不得农村,由此所造成的千千万万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在生活照顾、教育发展和人身安全方面等一系列问题,受到影响的又何止我们一家?但旁人的悲悯叹息与我们的自责改变不了什么,最多只是各自聊以自慰罢了。

2012年初,一次偶然的路过,我走进了冷泉希望社区,看到了孩子们充满灵气的面孔和丰富多彩的学习与活动。随即,我们带女儿来到冷泉希望社区,女儿当即表示喜欢这个地方,自然,我们也满心欢喜,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

(女儿暑假和曾经的伙伴一同回希望社区担任志愿者)


那一年,冷泉希望社区迎来了几位在女儿生命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志愿者:擅长绘画的叶子姐姐、羽毛球运动员出身的谢杏芳姐姐、叮当剧团负责人沈丹玺姐姐和她的团队伙伴。叶子用艺术治疗让孩子丰富的内心和情感得以表达,由此奠定了女儿的绘画基础,并影响她在之后求学道路上对绘画艺术的探索。羽毛球运动员出身的谢杏芳姐姐,当时正在北大社会工作专业读研究生,她几乎遍访了冷泉希望社区所有流动儿童的家庭,并对几个特殊家庭做了深度的个案辅导,如今,深入家访和对特殊家庭的长期陪伴已成为冷泉希望社区的基本工作理念和手法。沈丹玺姐姐带领她叮当剧团的伙伴们则把民众戏剧首次带入冷泉希望社区,带进了孩子们的心里,流动儿童的故事和心声通过戏剧得到了表达,而他们中也有人成了所在学校小有名气的演员,而每年编排一出舞台剧也成为冷泉希望社区的活动惯例。



由此使得我相信,当孩子的内驱力被唤醒,拥有完整的人格,并建立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其内在的潜力便不可遏制地汩汩涌出。现在,我的女儿回到山东老家,由流动儿童转变为留守儿童,但因为小学阶段在冷泉希望社区拥有了了完善而全面的生命塑造,女儿得以快速地适应了转变后的生活,优秀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得她在学习与生活中都表现得很出色。

2015年,我的儿子要上一年级了,由于非京籍的身份,28个入学证件让我们陷入极度的艰难境地,用尽了所有能力,但还是眼睁睁看着竭尽所能才办好的证件被审证人员扔进“不合格”的箱子里,那一刻,我们被无助与绝望吞噬了;回到家,看到儿子期待的眼神,更是痛到心碎。

绝望的时候,冷泉希望社区项目负责人基于此前的调研,写就的一篇题为《非京籍母亲的来信——要多少“证明”才能让我的孩子入学》得到媒体广泛关注,在当时的全国政协俞正声主席的批示与督办下,我的儿子和几万名入学困难的非京籍学龄儿童得以顺利入学,使这些有幸能与父母一起流动的孩子们,至少在小学阶段免遭沦为留守儿童的亲子分离之苦。此后,我的儿子也进入冷泉希望社区,享受每天来自希望社区工作员和志愿者哥哥姐姐们带来的优质辅导,周末一起参加希望社区的各项兴趣小组、亲子活动、成长小组等,平等地享有这些优质而专业的服务内容。

在看到自己孩子的生命得以重新塑造时,我自己的生命也重新开启了另一扇门,看到了最初来北京时不一样的生命路口,我沉寂多年的教书育人的梦想被重新燃起。我想成为像她们一样的人。

2016年春,我成为了冷泉希望社区的一名工作员,并在当年考取了社会工作执业资格证书。

​​​​​​​


2017年冬,北京大兴区的一场大火,加速了政府对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疏解,这给我们务工家庭带来了一场新的动荡和冲击,由于很多家庭租住的住房被划为违建,不少家庭面临新的搬迁,房租价格翻倍上涨,生活的压力像大山一样压在了我们身上。我家也不例外,频繁的搬迁。幸好,那场大火带来的寒冬里,有了冷泉希望社区这样的互助平台,我们这些外来打工家庭得以“抱团取暖”。冷泉希望社区从2011年就开始提倡搭建的家庭互助平台,在这次的危机中得以坐实,从就业信息到合作住房,再到筹划自己的社区合作生产、合作住房以及食物互助体系的搭建。我们的社员家庭不仅成为希望社区服务的接受者,也成为希望社区共治委员会的成员。每周周二下午召开希望社区社员周例会,就每周相关事务进行讨论和决议。每月希望社区还对一些关键性事务进行社区辩事会,通过社员家庭的群策群力来改善希望社区的管理。

​​​​​​​


我还记得,那场大火后,由于很多家庭租住的房屋断了水、电、气,晚上那些迟迟不愿回家而在希望社区“蹭暖气”的社员,促成了“小书虫·亲子共读”的产生与开展;每个周六的晚上,冷泉希望社区定期举行亲子共读,在静谧的夜晚中,在朗朗书声中,在流动与不安中,亲子关系得以巩固,家庭关系得以改善,知识得以增加;冷泉希望社区活了下来,并且在共有、共建、共治、共享的道路上进了一大步。

2018年,我们冷泉希望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志愿者,他们是冷泉希望社区最早服务的一批孩子。原来,爱真的可以轮回。

冷泉希望社区创立已有八年,而我与她的交集也有了七年多的时间。爱有天意,她冥冥中已改变了我和很多外来打工家庭的命运。也愿你的爱,不释手,助力一群最普通的老百姓创变的梦想与行动,继续讲述爱与希望和改变的故事。

​​​​​​​


冷泉希望社区的项目活动​​​​​​​


一、全人教育                                            

每一天,都有来自北京多所高校的优秀志愿者,围绕“全人教育”开展相关课程,让面临家庭经济压力、教育资源不平均等现状的流动子女,能够平等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触动灵性、全人发展、助人互助、自觉觉人”,是冷泉希望社区活动展开的核心与理念;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不仅仅开发了创造力、想象力、思维力,更培养了团结、协作、互助的精神。这种长期的环境熏陶,使得从冷泉希望社区走出的孩子,没有自私与冷漠,有的是热忱与正直。长大后,他们也许未必是精英,但他们一定是拥有完整人格和优质生命理念,并能够创造新社会的人。

​​​​​​​


二、公民课堂

公民课堂是希望社区为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而独家创立的项目之一。在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公民需要具备多领域的知识、优秀的综合素质;青少年很快面临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希望社区未雨绸缪,公民课堂项目的实施,让社员在独立出行、与外界接触中对环境、安全的判断、自我保护能力、各种知识的储备等方面得到了培养与锻炼。而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领袖力以及抗逆力也在一次次实地演练中得以塑造。


三、亲子共读

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使人解放,而是让人更加忙碌,对于底层的打工家庭更是如此。2017年底,北京那场火灾所产生的政策连带效应,让处于动荡中的家庭,突然间可以聚在一起,一家人在冷泉希望社区依偎共读,朗朗书声使得夜色静美、星空宁柔。从此,冬夜不再孤寒,夏夜不再烦躁。每周一本爱不释手的图书,让思绪飞扬、让遐想缠绕。“小书虫.亲子共读计划”的实施,培养了家庭的良好阅读习惯,开场时的韵律操,激活家庭氛围,家长们一改往常的含蓄严肃,使得亲子关系活泼欢快又轻松温馨。亲子阅读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关系,增加了家庭知识量,助推起家庭和谐、阳光,也筑托起孩子们的自信与梦想。


四、互助网络

在冷泉希望社区,百余户家庭展开网络互助,包含就业信息分享、旧物交换及低价转让、租房信息互享、日常生活所需用品的循环、分享,以应对就业岗位日益减少、生活成本逐年增加、低廉房源越发难寻等现状。“瑶瑶妈,你找到房子了么?我知道哪里有房子出租。”“琪琪妈,我刚看到一个房屋出租的电话,马上发给你。”“群里有家长需要找工作么?我这里有就业信息。”自发的互帮互助行动,成为冷泉希望社区打工家庭的生活常态。

2017年底大火造成的生存危机,又进一步让合作住房、合作生产和食物互助体系得以搭建,一场基于危机自救的社区合作得以萌生发展。


五、食物互助

大多数流动儿童,下午4点放学后,无法得到应有的安全照顾与安全的食物,常见的是这些孩子拿着一元两元,跑到路边的小铺,买上一袋辣条、锅巴、方便面、五颜六色充满色素的糖豆,在路上边吃边走,也并不留意路上来往的车辆。

在冷泉希望社区,我们强调只吃“食物”,不吃“食品”。每个孩子在小学阶段均能学会做饭,不做令人叹息的“巨婴”,并在希望社区厨房实行的劳动换食物的“消费”模式中,参与食物制作,用自己的劳动得到一张盖有希望社区印章的贡献券,拿着这张贡献券换取希望社区的食物以及希望社区合作社的其他学习用品。这种模式较好地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的道德品质与责任感,同时通过亲手制作,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并合作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一起耕耘收获。食物互助体系的建立,既为自身提供了安全食物又提升了自我生存能力。

希望社区每逢节假日都会举办“亲子宴”,流动儿童、打工父母和“老漂族”们祖孙三代齐上手,享受几十个三代同堂共聚畅聊的美好时光,甚至有老人感慨说:“公社食堂又回来了!”。 



项目预算与执行

本次募捐目标248040.00元,用于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冷泉希望社区项目运营。

执行方案

1、执行阶段: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反馈冷泉希望社区图文信息;

2、总结阶段:收集冷泉希望社区社员、家庭的反馈信息及来自社会的声音,完成项目报告。

捐赠回馈

1、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将冷泉希望社区的活动,定期发送至冷泉希望社区微信公众号;

2、月捐20元,可获得一份冷泉希望社区精美明信片一份,并有机会参与冷泉希望社区的一次活动;

3、月捐50元,可获得冷泉希望社区打工者原创诗歌集一本,可每月体验冷泉希望社区各类型活动一次;

4、月捐400元,可获得冷泉希望社区定制精美天堂伞一把或文具礼包一份,可长期参与冷泉希望社区各项活动。

冷泉希望社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冷泉村希望社区

联系电话:010-62485053

联系人:杜春英

邮箱:renjianhope@163.com

发票索要说明

联劝公益基金会将会为捐赠100元及以上的网友开具捐赠票据,请发送捐赠截图(包含捐赠项目,金额和交易单号)、发票抬头、收件地址、邮编信息至邮箱:invoice@lianquan.org,如有疑问请咨询:021-60146234

展开详情
收起详情
月捐预算

暂无预算信息。

机构信息
执行机构
北京市公鸣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发起机构 详情 >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3310000501781108E
联系我们
电话 021-60146234-8033
QQ 2139452761
电话 投诉建议
版权所有 © 2015 ~ ???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    沪ICP备10030362号-4
由杭州映派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关于联劝网
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免责声明
权利声明 知识产权 关于我们
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之一
沪公网安备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2172号
微信公众号

联劝网

联劝网
民政部指定的
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
沪公网安备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2172号
沪ICP备10030362号-4
由杭州映派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投诉建议

   手机号:
   邮 箱:
   校验码:
点击刷新校验码
(投诉建议最多只保留1000字)
 

投诉建议

点击刷新校验码
(投诉建议最多只保留1000字)
 
提交

什么是公益时和公益时规则

公益时是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发起的衡量志愿服务时长和公益行为价值的计量单位,由志愿服务(公益)时和其他类型公益时组成。


目前3小时公益、阿里巴巴公益、支付宝公益、联劝网等互联网公益平台共同使用《公益时评定准则》。


爱心公众通过参与各个公益项目存储公益时并积累信用,让公益行动可记录可分享可激励,共同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用户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公益项目捐款,每捐款一次获得0.1公益时。每天通过各个公益平台捐款上限0.5公益时。


您将授权姓名、手机号、捐款项目、捐款机构、捐款时间等同步至3小时公益平台为您记录公益时,并可以访问3小时公益平台查看总公益时并领取权益。同时授权联劝网平台为您在本平台记录公益时。

  • Q Q客服
  • QQ客服:2139452761
    服务时间: 工作日9:30-17:30
  • 电话客服
  • 电话客服:021-60146234-8033
    服务时间: 工作日9:30-17:30
  • 获取反馈
二维码
目录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二维码
QQ客服: 2139452761
电话客服: 021-60146234-8033
服务时间: 工作日9:30-17:30
机构名称: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
机构性质:
公募机构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53310000501781108E
机构证书:
慈善组织法人登记证书
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书

微信、支付宝等浏览器  
打开“扫一扫”,  

在手机端进行捐赠。  
机构名称: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
机构性质: 公募机构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53310000501781108E
机构证书:
慈善组织法人登记证书
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