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4月
项目支持的力量——乡村教育的支点
一、志愿者开展春季学期教育创客
截至2025年3月31日,36名2024级志愿者教师的教育创客项目经过项目申请书定稿以及开展说明会等筹备工作的完成,共有35份教育创客项目正式立项开展。预估有3600余名乡村学生受益。
2024级志愿者教师的教育创客项目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常规主题26份,覆盖美育、科学、心理健康、阅读、手工等领域;专项主题“寻迹乡土”和“乡村儿童数字素养提升计划”共9份,重点围绕学生乡土教育和数字素养的培养。随着教育创客项目的开展,可以丰富乡村孩子的校园生活和学习,促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
二、开展线上主题培训
3月22日晚,志愿者教师项目部组织开展了2025年春季学期第一场线上主题培训。本次培训结合过往经验,参考成员需求,设计了3个主题下的4门平行课程,72位在岗志愿者全部参加了此次培训。
在培训内容的设计方面,各位培训师都充分发挥各自专长,进行不同形式的尝试和设计。“教师的自我关怀”课程中,海豚老师通过现场解析案例生成课堂主题,传递解决问题也是实现自我关怀的关键路径的主题;“学科培优辅潜”计划的制定与落地”的两位培训师将课程的重点放在了自身实践的分享上,通过自身的案例来引发现场成员对培优辅潜方案的思考,再针对性地解答成员们提出的疑问,帮助处理问题,启发思路;在“公益行业职业经验分享”的课堂上,两位从事公益多年的培训师从自身经历和角度出发全面细致地介绍公益机构、公益行业的发展及从业规划。成员表示,培训师分享了不同的视角和见解,关于如何选择就业方向的建议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三、成员支持
日常交流是我们支持项目成员的重要方式,在成员遇到问题和挑战的时候总会第一时间想到项目经理,只要成员有需求,项目经理都会第一时间和成员交流,给予成员支持。 项目经理会利用各种机会去发现成员的亮点,比如通过学期总结估计成员进行新的尝试,在不同的问题上与成员交流,帮助成员突破自我。
张老师与项目经理宋佳交流了日常教学中的疑问。在确定巩固基础的小目标后,张老师将中考试题涉及的考点逐一梳理并详细记录在纸上。针对不同难度的题目,制定了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对于二次函数和四边形压轴题的最后一问,考虑到学生现阶段的能力水平,选择暂时战略地搁置;而绝对值、平方根等基础知识点,则通过专项计算题训练强化。
这段时间,她带领学生每天进行计算题练习。起初,作业批改时发现学生错误频出,逐一退回让他们订正。经过一周的强化训练,学生们提交的计算题不仅答案正确率显著提高,而且书写规范统一,这也让张老师倍感欣慰。
接下来,张老师计划重点突破锐角三角函数、圆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等核心内容。由于近期数学信息训练课的课时缩减为每天一节,她还在逐步适应这一节奏调整。在确保学生计算能力扎实的基础上,她将加强上述题型的专项训练。特别是关于圆的相关题目,正在积极向前辈请教,尝试将复杂的题型拆解成更具体、可操作的步骤,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此外,她还希望在课堂中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解题思路,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与评价,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我们开展丰富的培训并1对1地与成员沟通,确保项目成员能获得充足的支持,让乡村孩子们在老师的教学中受益。如您想支持为乡村孩子们留下好老师,现在就扫码成为我们的月捐人吧!
*反馈图片已签订肖像授权协议
截至2025年3月31日,36名2024级志愿者教师的教育创客项目经过项目申请书定稿以及开展说明会等筹备工作的完成,共有35份教育创客项目正式立项开展。预估有3600余名乡村学生受益。
2024级志愿者教师的教育创客项目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常规主题26份,覆盖美育、科学、心理健康、阅读、手工等领域;专项主题“寻迹乡土”和“乡村儿童数字素养提升计划”共9份,重点围绕学生乡土教育和数字素养的培养。随着教育创客项目的开展,可以丰富乡村孩子的校园生活和学习,促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
二、开展线上主题培训
3月22日晚,志愿者教师项目部组织开展了2025年春季学期第一场线上主题培训。本次培训结合过往经验,参考成员需求,设计了3个主题下的4门平行课程,72位在岗志愿者全部参加了此次培训。
在培训内容的设计方面,各位培训师都充分发挥各自专长,进行不同形式的尝试和设计。“教师的自我关怀”课程中,海豚老师通过现场解析案例生成课堂主题,传递解决问题也是实现自我关怀的关键路径的主题;“学科培优辅潜”计划的制定与落地”的两位培训师将课程的重点放在了自身实践的分享上,通过自身的案例来引发现场成员对培优辅潜方案的思考,再针对性地解答成员们提出的疑问,帮助处理问题,启发思路;在“公益行业职业经验分享”的课堂上,两位从事公益多年的培训师从自身经历和角度出发全面细致地介绍公益机构、公益行业的发展及从业规划。成员表示,培训师分享了不同的视角和见解,关于如何选择就业方向的建议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三、成员支持
日常交流是我们支持项目成员的重要方式,在成员遇到问题和挑战的时候总会第一时间想到项目经理,只要成员有需求,项目经理都会第一时间和成员交流,给予成员支持。 项目经理会利用各种机会去发现成员的亮点,比如通过学期总结估计成员进行新的尝试,在不同的问题上与成员交流,帮助成员突破自我。
张老师与项目经理宋佳交流了日常教学中的疑问。在确定巩固基础的小目标后,张老师将中考试题涉及的考点逐一梳理并详细记录在纸上。针对不同难度的题目,制定了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对于二次函数和四边形压轴题的最后一问,考虑到学生现阶段的能力水平,选择暂时战略地搁置;而绝对值、平方根等基础知识点,则通过专项计算题训练强化。
这段时间,她带领学生每天进行计算题练习。起初,作业批改时发现学生错误频出,逐一退回让他们订正。经过一周的强化训练,学生们提交的计算题不仅答案正确率显著提高,而且书写规范统一,这也让张老师倍感欣慰。
接下来,张老师计划重点突破锐角三角函数、圆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等核心内容。由于近期数学信息训练课的课时缩减为每天一节,她还在逐步适应这一节奏调整。在确保学生计算能力扎实的基础上,她将加强上述题型的专项训练。特别是关于圆的相关题目,正在积极向前辈请教,尝试将复杂的题型拆解成更具体、可操作的步骤,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此外,她还希望在课堂中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解题思路,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与评价,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我们开展丰富的培训并1对1地与成员沟通,确保项目成员能获得充足的支持,让乡村孩子们在老师的教学中受益。如您想支持为乡村孩子们留下好老师,现在就扫码成为我们的月捐人吧!
*反馈图片已签订肖像授权协议
全文
收起




20
3月
透过老师的学期总结看见学生成长
一、工作进展
2025年2月,新春伊始,为中国而教的工作人员们结束了春节假期,返回工作岗位。
在寒假期间,9位项目经理共处理了300余份2024年秋季学期总结,字数总计超过100万字。项目经理们通过仔细阅读并反馈每一份学期总结,了解乡村老师们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与困惑,为后续常规支持与培训设计奠定基础,更好地助力乡村教师促进学生发展。
乡村老师们通过学期总结回顾了2024年秋季学期的教育创新实践,如肖老师将思维导图引入日常教学,学生自行绘制生物思维导图,更好理解学科知识;毛老师融合节气文化设计美育课程让学生走近农作物,体验传统习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宋老师开展了性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们正确看待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我,学会保护自己。刘老师也记录了教育中的高光时刻,她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打开了学生的心门,让一个哭不停的两年级女孩儿,笑着重回课堂。
二、项目故事分享
1.使用非暴力沟通理解学生
那天,湘阴县的2024级未来教育家刘老师正在办公室备课,二年级班主任带着一个哭得撕心裂肺的小女孩走了进来。这个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有个习惯,只要她的要求没被满足,就会大哭大闹。班主任试过和家长沟通,但孩子的爷爷奶奶并不在意,也尝试过和孩子谈心,可每次一开口,孩子反而哭得更厉害。所以只能把她带到办公室来冷静一下。
面对着这个坐在地上、哭得满脸通红的小女孩,刘老师走过去,轻轻把她拉起来,拍了拍她身上的灰尘,请她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女孩还在抽泣,眼泪一直往下掉。刘老师有些紧张,怕说错话让她哭得更厉害,却突然想起了岗前培训时学到的“非暴力沟通”方法: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于是,刘老师轻声对她说:“我看到你哭得很伤心,我感受到了你的难过和委屈。我想,你也不想一直哭下去让自己难受吧?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说完,递给她一张纸巾,又轻轻拍了拍她的背。
小女孩的哭声渐渐小了,虽然还是没有说话,但她开始用纸巾擦眼泪。刘老师知道,她的情绪正在慢慢平复,又接着说:“如果你现在还不想说话,没关系,我可以等你。如果你愿意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我会认真听。”
她哽咽着说了几句话,但因为哭得太厉害,声音断断续续的。刘老师耐心地问了几遍,终于听明白了:原来,她不喜欢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来,因为每次她来的时候,班上的同学都会趴在窗户边看她,她觉得那是一种嘲笑。
刘老师轻声安慰了她几句,注意到她的手上满是五颜六色的彩笔痕迹,便问她:“你是不是很喜欢画画?”
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
刘老师笑了,告诉她:“以后难过的时候,可以试着画画,这样心情会好一些。”小姑娘点点头。
刘老师让她回到教室拿画本,但她站在门口犹豫了很久,不敢进去。刘老师鼓励她:“同学们看到你不难过了,也会为你开心的。”她想了想,终于鼓起勇气走进教室,拿出了画本。
小女孩画了几坨五颜六色的大便,还给它们加上了各种表情。刘老师夸她画得很有创意。最后问她是想继续画画还是回去上课,她笑着说:“回去上课!”然后挥挥手,蹦蹦跳跳地回了教室。
2.慢慢来,相信练习与孩子们的内在力量
彝良地区的2022级志愿者教师杨老师在一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共同克服了许多困难。学生的发音问题是一个挑战,尤其是“l”和“n”、“d”和“t”等音素的区分。在杨老师一筹莫展之时,一位语文老师用他自身的经历告诉她,相信自己的学生,语文的发音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中会得到改善,不必急于一时。
她尽可能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们发音的方法,同时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来自己朗读,用普通话来进行表达。学生们也充满激情,每次读书的声音都很洪亮。在经过半个学期的练习后,班上大部分学生的发音有所改善。
在班级中,有一位学生的转变尤为显著。学期始,杨老师便注意到了他的发音问题,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发音难点。尽管如此,他在朗读课文时声音总是洪亮又自信,即使同学们难以理解他的回答,他依旧积极举手,勇敢地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每当他的发音不够标准时,其他同学便会协助老师一同纠正,而他也会不厌其烦地重复练习,尽力让自己的发音更加清晰。随着时间的推移,杨老师明显感受到他的进步,许多发音难题逐渐被攻克。例如,他曾经总是将“打”发成“塔”,但就在某次他兴奋地跑来向老师打小报告时,他竟然能够准确地发出“打”的音节。这一刻的喜悦,是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
图中教师已签订肖像授权协议
2025年2月,新春伊始,为中国而教的工作人员们结束了春节假期,返回工作岗位。
在寒假期间,9位项目经理共处理了300余份2024年秋季学期总结,字数总计超过100万字。项目经理们通过仔细阅读并反馈每一份学期总结,了解乡村老师们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与困惑,为后续常规支持与培训设计奠定基础,更好地助力乡村教师促进学生发展。
乡村老师们通过学期总结回顾了2024年秋季学期的教育创新实践,如肖老师将思维导图引入日常教学,学生自行绘制生物思维导图,更好理解学科知识;毛老师融合节气文化设计美育课程让学生走近农作物,体验传统习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宋老师开展了性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们正确看待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我,学会保护自己。刘老师也记录了教育中的高光时刻,她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打开了学生的心门,让一个哭不停的两年级女孩儿,笑着重回课堂。
二、项目故事分享
1.使用非暴力沟通理解学生
那天,湘阴县的2024级未来教育家刘老师正在办公室备课,二年级班主任带着一个哭得撕心裂肺的小女孩走了进来。这个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有个习惯,只要她的要求没被满足,就会大哭大闹。班主任试过和家长沟通,但孩子的爷爷奶奶并不在意,也尝试过和孩子谈心,可每次一开口,孩子反而哭得更厉害。所以只能把她带到办公室来冷静一下。
面对着这个坐在地上、哭得满脸通红的小女孩,刘老师走过去,轻轻把她拉起来,拍了拍她身上的灰尘,请她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女孩还在抽泣,眼泪一直往下掉。刘老师有些紧张,怕说错话让她哭得更厉害,却突然想起了岗前培训时学到的“非暴力沟通”方法: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于是,刘老师轻声对她说:“我看到你哭得很伤心,我感受到了你的难过和委屈。我想,你也不想一直哭下去让自己难受吧?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说完,递给她一张纸巾,又轻轻拍了拍她的背。
小女孩的哭声渐渐小了,虽然还是没有说话,但她开始用纸巾擦眼泪。刘老师知道,她的情绪正在慢慢平复,又接着说:“如果你现在还不想说话,没关系,我可以等你。如果你愿意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我会认真听。”
她哽咽着说了几句话,但因为哭得太厉害,声音断断续续的。刘老师耐心地问了几遍,终于听明白了:原来,她不喜欢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来,因为每次她来的时候,班上的同学都会趴在窗户边看她,她觉得那是一种嘲笑。
刘老师轻声安慰了她几句,注意到她的手上满是五颜六色的彩笔痕迹,便问她:“你是不是很喜欢画画?”
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
刘老师笑了,告诉她:“以后难过的时候,可以试着画画,这样心情会好一些。”小姑娘点点头。
刘老师让她回到教室拿画本,但她站在门口犹豫了很久,不敢进去。刘老师鼓励她:“同学们看到你不难过了,也会为你开心的。”她想了想,终于鼓起勇气走进教室,拿出了画本。
小女孩画了几坨五颜六色的大便,还给它们加上了各种表情。刘老师夸她画得很有创意。最后问她是想继续画画还是回去上课,她笑着说:“回去上课!”然后挥挥手,蹦蹦跳跳地回了教室。
2.慢慢来,相信练习与孩子们的内在力量
彝良地区的2022级志愿者教师杨老师在一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共同克服了许多困难。学生的发音问题是一个挑战,尤其是“l”和“n”、“d”和“t”等音素的区分。在杨老师一筹莫展之时,一位语文老师用他自身的经历告诉她,相信自己的学生,语文的发音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中会得到改善,不必急于一时。
她尽可能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们发音的方法,同时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来自己朗读,用普通话来进行表达。学生们也充满激情,每次读书的声音都很洪亮。在经过半个学期的练习后,班上大部分学生的发音有所改善。
在班级中,有一位学生的转变尤为显著。学期始,杨老师便注意到了他的发音问题,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发音难点。尽管如此,他在朗读课文时声音总是洪亮又自信,即使同学们难以理解他的回答,他依旧积极举手,勇敢地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每当他的发音不够标准时,其他同学便会协助老师一同纠正,而他也会不厌其烦地重复练习,尽力让自己的发音更加清晰。随着时间的推移,杨老师明显感受到他的进步,许多发音难题逐渐被攻克。例如,他曾经总是将“打”发成“塔”,但就在某次他兴奋地跑来向老师打小报告时,他竟然能够准确地发出“打”的音节。这一刻的喜悦,是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
图中教师已签订肖像授权协议
全文
收起


20
2月
1月项目进展:当乡土教育遇见AI
一、寒假培训
2025年1月20-21日,为中国而教开展了“立足乡土,拥抱未来”2025年线上寒假培训,334名乡村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资深PBL导师周老师以“面向未来的教育”为主题,分享了AI如何助力乡村教师提升教学。周老师强调,AI应作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帮助提升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而非替代品。教师们纷纷表示,AI的应用开拓了他们在教学中的新思路,特别是在美育和课堂设计中展现了巨大潜力。
朱老师说:“我感受到AI在乡村美育中的巨大潜力,AI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还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他们带来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
1月21日上午,我们开设了六个专题课程,涵盖了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应对、教师自我理解与激励、职业发展、设计实效课堂等专题。教师们根据个人需求选择了不同的课程,纷纷表示收获了丰富的实用技巧。下午,我们组织了成员主题交流会,围绕AI辅助教学、家校共育、学生自我管理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田老师表示:“了解了学生青春期初期的表现,我更坚定了在下学期开展性教育的决心。”
培训闭幕时,西北师范大学周教授作了“从乡土生根的教育”分享,探讨乡土教育对乡村学生的重要性。周教授指出,乡土资源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家乡文化,还能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教师们纷纷表示,今后将更加注重将乡土教育融入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乡土归属感。
陆老师表示:“听了周教授的分享后,我有了更多的想法,将乡土教育与我自己的创客内容结合起来,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活动。”
二、教育创客
1、心理健康教育-云南彝良县:王老师在项目学校启动了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管理情绪、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王老师开展了两次主题课程:“乌云乌云快走开”和“画一副自画像”。通过互动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情绪调节,还以自画像展示了他们对自我认知的独特理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通过创作与分享,加深对情绪与自我的认知。
2、合唱社团-湖南安化县:罗老师在安化县的学校创办了小精灵合唱社团,旨在通过音乐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和创造力。虽然最初的孩子们有些腼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展现出活力与创造力。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儿童歌曲,还自主创作舞蹈动作,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合唱社团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还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3、未来教育家教育创客跟进情况
截至2月,未来教育家项目已跟进100个教育创客,较1月新增了22个创客,涉及职业发展、美育、科学、心理健康、数字素养等多个领域。预计受益学生人数约为8400人。
2025年1月20-21日,为中国而教开展了“立足乡土,拥抱未来”2025年线上寒假培训,334名乡村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资深PBL导师周老师以“面向未来的教育”为主题,分享了AI如何助力乡村教师提升教学。周老师强调,AI应作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帮助提升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而非替代品。教师们纷纷表示,AI的应用开拓了他们在教学中的新思路,特别是在美育和课堂设计中展现了巨大潜力。
朱老师说:“我感受到AI在乡村美育中的巨大潜力,AI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还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他们带来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
1月21日上午,我们开设了六个专题课程,涵盖了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应对、教师自我理解与激励、职业发展、设计实效课堂等专题。教师们根据个人需求选择了不同的课程,纷纷表示收获了丰富的实用技巧。下午,我们组织了成员主题交流会,围绕AI辅助教学、家校共育、学生自我管理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田老师表示:“了解了学生青春期初期的表现,我更坚定了在下学期开展性教育的决心。”
培训闭幕时,西北师范大学周教授作了“从乡土生根的教育”分享,探讨乡土教育对乡村学生的重要性。周教授指出,乡土资源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家乡文化,还能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教师们纷纷表示,今后将更加注重将乡土教育融入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乡土归属感。
陆老师表示:“听了周教授的分享后,我有了更多的想法,将乡土教育与我自己的创客内容结合起来,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活动。”
二、教育创客
1、心理健康教育-云南彝良县:王老师在项目学校启动了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管理情绪、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王老师开展了两次主题课程:“乌云乌云快走开”和“画一副自画像”。通过互动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情绪调节,还以自画像展示了他们对自我认知的独特理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通过创作与分享,加深对情绪与自我的认知。
2、合唱社团-湖南安化县:罗老师在安化县的学校创办了小精灵合唱社团,旨在通过音乐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和创造力。虽然最初的孩子们有些腼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展现出活力与创造力。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儿童歌曲,还自主创作舞蹈动作,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合唱社团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还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3、未来教育家教育创客跟进情况
截至2月,未来教育家项目已跟进100个教育创客,较1月新增了22个创客,涉及职业发展、美育、科学、心理健康、数字素养等多个领域。预计受益学生人数约为8400人。
全文
收起




22
1月
2024年12月项目进展
一、2024年秋季学期第三场线上主题培训
12月6日和7日晚,志愿者教师项目部组织开展了2024年秋季学期第二场线上主题培训。本次培训邀请8位培训师,合作开展4门平行课程,共有73为在岗志愿者参加了此次培训。
结合临近期末复习这一时间节点和新教师相关经验相对缺乏的实际情况,本次线上培训设置了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的期末复习设计课程,培训师详细耐心地介绍了复习设计的思路、所面向的核心对象和重要知识点的选择与生成,并分享了优秀的复习计划案例供参考,帮助成员们厘清了复习的目标与流程。同时,求职支持课程首次邀请校友分享自身的经历体会,安抚正处于备考状态成员的焦虑情绪,启发未来职业选择的更多可能性。
二、志愿者教育创客展示
在云南省的乡村支教的周老师发现学校的兴趣课堂较少,课外活动不够丰富,在和学生的相处中发现学生对手工制品和传统剪纸艺术十分很感兴趣,他们希望自己去动手完成这样的东西,刚好周老师对动手做手工擅长,于是计划从2024年4月到2025年6月,开始每周一节的剪纸兴趣课堂。
周老师设计课程从美术、折纸再到剪纸逐步过度,希望能借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从课堂与生活中发现美。
2024年12月,临近新春,周老师带领学生从剪“春”字等跟新年有关的图案中感受新年氛围与乐趣,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享受独立动手完成作品的过程、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活动过程中,周老师认为要剪出来方方正正的立体“春”字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她提前剪出来了11个“春”的硬卡纸模板,想着等学生无法自己制作的时候,把模板给他们使用。出乎意料的是,课上学生很积极,孩子们自己剪出来了形态各异、可可爱爱的“春”字,还拒绝使用老师预先剪出来的模板,他们更喜欢自己剪出来的“胖胖的”,像个房子的“春”。通过课内外的实践,学生们比过去更加相信,自己动手,可以创造美丽的剪纸。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逐步培养出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也能创造美。
三、2025级准未来教育家第一次网络交流会
12月28日,21名准未来教育家成员在第一次网络交流会中相见,准成员们互相认识,并由项目经理丁一芳进行项目介绍。2023级未来教育家王老师分享了她加入未来教育家的收获,通过本次交流会,加强了准未来教育家成员对项目的了解。
四、未来教育家教育创客进展
未来教育家项目截止至1月,已跟进教育创客78个,内容覆盖学科拓展、数字素养、乡土教育、传统文化、性教育、美育等多个主题,预计直接受益学生人数为6812人。
机构重视、鼓励并支持项目成员与学生们共同发掘当地乡土资源与文化。乡土教育支持孩子们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好之处、增强乡土认同感,在乡土中收获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12月6日和7日晚,志愿者教师项目部组织开展了2024年秋季学期第二场线上主题培训。本次培训邀请8位培训师,合作开展4门平行课程,共有73为在岗志愿者参加了此次培训。
结合临近期末复习这一时间节点和新教师相关经验相对缺乏的实际情况,本次线上培训设置了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的期末复习设计课程,培训师详细耐心地介绍了复习设计的思路、所面向的核心对象和重要知识点的选择与生成,并分享了优秀的复习计划案例供参考,帮助成员们厘清了复习的目标与流程。同时,求职支持课程首次邀请校友分享自身的经历体会,安抚正处于备考状态成员的焦虑情绪,启发未来职业选择的更多可能性。
二、志愿者教育创客展示
在云南省的乡村支教的周老师发现学校的兴趣课堂较少,课外活动不够丰富,在和学生的相处中发现学生对手工制品和传统剪纸艺术十分很感兴趣,他们希望自己去动手完成这样的东西,刚好周老师对动手做手工擅长,于是计划从2024年4月到2025年6月,开始每周一节的剪纸兴趣课堂。
周老师设计课程从美术、折纸再到剪纸逐步过度,希望能借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从课堂与生活中发现美。
2024年12月,临近新春,周老师带领学生从剪“春”字等跟新年有关的图案中感受新年氛围与乐趣,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享受独立动手完成作品的过程、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活动过程中,周老师认为要剪出来方方正正的立体“春”字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她提前剪出来了11个“春”的硬卡纸模板,想着等学生无法自己制作的时候,把模板给他们使用。出乎意料的是,课上学生很积极,孩子们自己剪出来了形态各异、可可爱爱的“春”字,还拒绝使用老师预先剪出来的模板,他们更喜欢自己剪出来的“胖胖的”,像个房子的“春”。通过课内外的实践,学生们比过去更加相信,自己动手,可以创造美丽的剪纸。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逐步培养出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也能创造美。
三、2025级准未来教育家第一次网络交流会
12月28日,21名准未来教育家成员在第一次网络交流会中相见,准成员们互相认识,并由项目经理丁一芳进行项目介绍。2023级未来教育家王老师分享了她加入未来教育家的收获,通过本次交流会,加强了准未来教育家成员对项目的了解。
四、未来教育家教育创客进展
未来教育家项目截止至1月,已跟进教育创客78个,内容覆盖学科拓展、数字素养、乡土教育、传统文化、性教育、美育等多个主题,预计直接受益学生人数为6812人。
机构重视、鼓励并支持项目成员与学生们共同发掘当地乡土资源与文化。乡土教育支持孩子们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好之处、增强乡土认同感,在乡土中收获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全文
收起




26
12月
2024年11月项目进展
一、志愿者教师秋季学期探访
11月3日—11月30日,工作人员刘旺森、周晓宁、聂琳和刘霞分别在云南巧家、彝良、永德和湖南安化探访27所项目学校中的73名志愿者教师。
此次学期探访重点了解了志愿者教师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及2024级志愿者教师的教育创客立项意向,跟进了2022级与2023级志愿者教师的求职进展和教育创客开展情况。并和27所项目学校的校长针对志愿者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和交流。通过探访和交流活动,看见志愿者真实的支教工作,为志愿者更好地服务乡村儿童提供支持。
二、志愿者教师期中培训
11月23日-12月1日,云南巧家、云南永德、湖南安化和云南彝良地区分别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期中培训,各个区域的志愿者教师相聚在一起,通过丰富的团建活动深入链接,分享支教工作和生活,用彼此的经验互相赋能。期中培训中,已经开展了教育创客的志愿者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为即将开展教育创客的2024级志愿者开拓视野、提供思路,思考如何通过教育创客真正回应学生的需要、发挥教育的积极影响力。
培训时间虽短,但内容充实。志愿者教师们从团队协作与交流中汲取了充足的能量,收获了诸多实用的建议。有成员感慨道:“培训中收获的经验和建议极具操作性,下一步也会构思如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比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相信这些举措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改变。”
三、未来教育家秋季学期探访
11月,未来教育家团队柯玉兵、丁一芳、宋佳、张潇、周俱孚进行了本学期成员探访,在湖南岳阳、长沙、永州、湘西、怀化、衡阳、郴州、河南滑县、重庆地区共探访了109名项目成员。在实地走访中,聆听成员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深入了解这些身处乡村教育一线的老师们所面临的实际状况。无论是日常教学中的备课授课难题,还是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时的困惑,亦或是学校教学资源有限带来的挑战,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除此之外还特别跟进了项目成员教育创客开展的情况,他们与项目成员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教育创客的内容与形式,怎样更好地结合当地乡村教育的特色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以确保教育创客能够真正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这次实地探访,让每一位项目成员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机构的温暖关怀与坚定支持。
四、未来教育家期中培训
11月9日-11月17日,共115名未来教育家成员分别相聚于河南滑县、湖南长沙、湖南江华和重庆,开启了未来教育家秋季学期期中培训。本次培训邀请到了麦贵芳、康承禹、沈立新、金晶、董文华、唐芳刘伟老师,开展了正面管教工作坊、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沟通工作坊、以及以班级管理为主题的体验式培训和心理类创客实践。这些课程紧密围绕乡村学校教育的实际需求,旨在全方位助力乡村学校教师提升班级管理、教育教学以及人际沟通等关键能力。培训结束后,一位成员满怀感慨地说道:“我现在深刻认识到在班级管理方面可以做出很多创新改变。接下来我计划借鉴正面管教的理念,更精准地鼓励学生,激发他们自我约束和积极向上的动力。在教学沟通上,也可以让学生们有机会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者遇到的问题,我也能借此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感谢麦贵芳老师、康承禹老师、沈立新老师、金晶老师、董文华老师、唐芳老师对此次未来教育家中期培训的大力支持。
五、第三届第六次理事会
为中国而教的第三届第六次理事会于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回顾2024年的进展并通过2025年的计划。本次理事会,所有理事和监事全员全程参加,特别就“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如何转危为机?”为主题,探讨了在未来经济下行的挑战中如何实现机构的蜕变。理事长武雪松先生肯定了工作团队的工作的同时,提出“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勉励大家积极面对挑战并借此时机来成长。
六、志愿者教师创意支教体验日
11月24日,为中国而教在三峡大学举办了创意支教体验日活动,通过美育DIY课程、自然音乐课程、树叶诗歌活动将志愿者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开展的课程带进大学,同时还邀请了2022级志愿者教师校友张妍分享她在支教时的故事和感悟,让在校大学生更了解支教,看见支教老师和孩子的无限可能。
11月3日—11月30日,工作人员刘旺森、周晓宁、聂琳和刘霞分别在云南巧家、彝良、永德和湖南安化探访27所项目学校中的73名志愿者教师。
此次学期探访重点了解了志愿者教师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及2024级志愿者教师的教育创客立项意向,跟进了2022级与2023级志愿者教师的求职进展和教育创客开展情况。并和27所项目学校的校长针对志愿者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和交流。通过探访和交流活动,看见志愿者真实的支教工作,为志愿者更好地服务乡村儿童提供支持。
二、志愿者教师期中培训
11月23日-12月1日,云南巧家、云南永德、湖南安化和云南彝良地区分别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期中培训,各个区域的志愿者教师相聚在一起,通过丰富的团建活动深入链接,分享支教工作和生活,用彼此的经验互相赋能。期中培训中,已经开展了教育创客的志愿者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为即将开展教育创客的2024级志愿者开拓视野、提供思路,思考如何通过教育创客真正回应学生的需要、发挥教育的积极影响力。
培训时间虽短,但内容充实。志愿者教师们从团队协作与交流中汲取了充足的能量,收获了诸多实用的建议。有成员感慨道:“培训中收获的经验和建议极具操作性,下一步也会构思如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比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相信这些举措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改变。”
三、未来教育家秋季学期探访
11月,未来教育家团队柯玉兵、丁一芳、宋佳、张潇、周俱孚进行了本学期成员探访,在湖南岳阳、长沙、永州、湘西、怀化、衡阳、郴州、河南滑县、重庆地区共探访了109名项目成员。在实地走访中,聆听成员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深入了解这些身处乡村教育一线的老师们所面临的实际状况。无论是日常教学中的备课授课难题,还是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时的困惑,亦或是学校教学资源有限带来的挑战,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除此之外还特别跟进了项目成员教育创客开展的情况,他们与项目成员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教育创客的内容与形式,怎样更好地结合当地乡村教育的特色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以确保教育创客能够真正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这次实地探访,让每一位项目成员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机构的温暖关怀与坚定支持。
四、未来教育家期中培训
11月9日-11月17日,共115名未来教育家成员分别相聚于河南滑县、湖南长沙、湖南江华和重庆,开启了未来教育家秋季学期期中培训。本次培训邀请到了麦贵芳、康承禹、沈立新、金晶、董文华、唐芳刘伟老师,开展了正面管教工作坊、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沟通工作坊、以及以班级管理为主题的体验式培训和心理类创客实践。这些课程紧密围绕乡村学校教育的实际需求,旨在全方位助力乡村学校教师提升班级管理、教育教学以及人际沟通等关键能力。培训结束后,一位成员满怀感慨地说道:“我现在深刻认识到在班级管理方面可以做出很多创新改变。接下来我计划借鉴正面管教的理念,更精准地鼓励学生,激发他们自我约束和积极向上的动力。在教学沟通上,也可以让学生们有机会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者遇到的问题,我也能借此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感谢麦贵芳老师、康承禹老师、沈立新老师、金晶老师、董文华老师、唐芳老师对此次未来教育家中期培训的大力支持。
五、第三届第六次理事会
为中国而教的第三届第六次理事会于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回顾2024年的进展并通过2025年的计划。本次理事会,所有理事和监事全员全程参加,特别就“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如何转危为机?”为主题,探讨了在未来经济下行的挑战中如何实现机构的蜕变。理事长武雪松先生肯定了工作团队的工作的同时,提出“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勉励大家积极面对挑战并借此时机来成长。
六、志愿者教师创意支教体验日
11月24日,为中国而教在三峡大学举办了创意支教体验日活动,通过美育DIY课程、自然音乐课程、树叶诗歌活动将志愿者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开展的课程带进大学,同时还邀请了2022级志愿者教师校友张妍分享她在支教时的故事和感悟,让在校大学生更了解支教,看见支教老师和孩子的无限可能。
全文
收起





21
11月
在推开门就能看见银河的地方支教
去支教是我很久以前就种在心里的一颗种子,我在乡镇和县里读了小学,在市里读了中学,支教的种子也随着我人生经历的增加而不断地萌芽、成长。在决定去支教前,我反复浏览了许多支教机构的信息,最终的目光停留在为中国而教网页中的成长历程那一行字上:
萌芽
2005年
暑期,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中国农村发展促进会”社团成员在安徽涡阳县复新志愿者学校支教,并且以此为据点对农村儿童教育问题和志愿者支教状况进行长期调研。
安徽省涡阳县,就是我读小学的地方。
我和TFC的缘分就这样开始了,我支教于云南彝良,这是一个很美的地方,甚至很难用言语描述出来,山谷的薄雾、傍晚的烟霞、白鹭与喜鹊、桂花与银杏,每一天都仿佛生活在山水田园画中。
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希望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是陪伴和关爱,并力所能及的让他们接触更丰富的知识,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在上岗前我就看到了很多支教前辈的案例,无论是创客还是教学都十分丰富多彩。在来到彝良后,看到之前的支教老师留下的校园墙壁画、美术室、舞龙小组等等,让我备受激励。
于是我也尝试将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全都教给孩子们。我喜欢诗词,所以我会在数学课上偶尔也讲两首诗,在看动画片看到牛郎织女的故事时,我会给他们讲秦观的《鹊桥仙》。看到上节语文课留下的《示儿》的板书,我会给他们讲陆游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有一次语文考试后,我一进到班里,就有很多学生兴奋地跟我说:“老师,我们考到你讲的古诗啦!”
我也会带他们做科学实验,为了让他们对科学产生兴趣,我选择了神奇的碘钟反应实验,为了能简单的复现实验,我用碘酒、双氧水、维生素C、淀粉这四种常见易得的物品作为反应物,虽然条件简陋,但实验的效果让我和孩子们都感到惊喜,看着烧杯内的溶液不断的变色,学生们大喊着:“变绿啦!……又变回来啦!”
摄影已经成为了我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为了能让孩子们也能在最具童真的年龄,记录下他们眼中独特的世界,我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了摄影课,从募集器材到课程内容再到课程反馈,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繁琐的任务,但是每次下课后,当我一个人翻看着他们拍的照片时,我看到了孩子们独特的视角,看到了他们想表达的情感和经历,我会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就像带他们做完科学实验后,一个人在实验室洗瓶子,只要想到他们看到实验现象后的惊喜神情,我也会不自觉地笑出来。我把孩子们拍的照片制作成了明信片寄了出去,让更多的人也看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孩子们也逐渐认识到,摄影就是发现美、记录美、分享美。
在上岗第一个月时,我选择成为「为中国而教」的月捐人。在我自己真正参与了乡村教育之中时,才明白乡村教师和乡村孩子需要更多的支持,我也看到了为中国而教对教师和孩子的帮助是落到实地的,每个月的线上培训、每周的远程支教、定期地探访与沟通都让我汲取到力量。从我自己来说,来到这里的每一天几乎都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孩子们的身上,去镇上逛超市,最先买的一定是给孩子们的糖果零食。去县里培训,想的也是去书店买份试卷。逛淘宝看到好玩的好看到,就想买给孩子们作为奖品。摄影课的时候,自己不舍得用的拍立得和胶片相机,也会交给孩子们去玩。
成为月捐人,让我不仅与身边的孩子们产生了联结,也能与远方的孩子们产生联结,我知道在那里也有一个为中国而教的小伙伴在用真心陪伴着那里的孩子们。
在来支教前,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接触了一些大城市的学校和学生,那时候我会感叹于城市学校的硬件设施多么好,课外活动多么丰富,学生多么地幸福。我对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而焦虑着,可当我真正来到山村支教后,我却有些释然了,这里的物质条件固然匮乏,可是这里的孩子们拥有明亮的眼睛,他们善良、真诚,对世界有无限的好奇心,他们还拥有夜晚的星星,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群愿意把把全部真心都奉献给他们的老师们。
萌芽
2005年
暑期,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中国农村发展促进会”社团成员在安徽涡阳县复新志愿者学校支教,并且以此为据点对农村儿童教育问题和志愿者支教状况进行长期调研。
安徽省涡阳县,就是我读小学的地方。
我和TFC的缘分就这样开始了,我支教于云南彝良,这是一个很美的地方,甚至很难用言语描述出来,山谷的薄雾、傍晚的烟霞、白鹭与喜鹊、桂花与银杏,每一天都仿佛生活在山水田园画中。
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希望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是陪伴和关爱,并力所能及的让他们接触更丰富的知识,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在上岗前我就看到了很多支教前辈的案例,无论是创客还是教学都十分丰富多彩。在来到彝良后,看到之前的支教老师留下的校园墙壁画、美术室、舞龙小组等等,让我备受激励。
于是我也尝试将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全都教给孩子们。我喜欢诗词,所以我会在数学课上偶尔也讲两首诗,在看动画片看到牛郎织女的故事时,我会给他们讲秦观的《鹊桥仙》。看到上节语文课留下的《示儿》的板书,我会给他们讲陆游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有一次语文考试后,我一进到班里,就有很多学生兴奋地跟我说:“老师,我们考到你讲的古诗啦!”
我也会带他们做科学实验,为了让他们对科学产生兴趣,我选择了神奇的碘钟反应实验,为了能简单的复现实验,我用碘酒、双氧水、维生素C、淀粉这四种常见易得的物品作为反应物,虽然条件简陋,但实验的效果让我和孩子们都感到惊喜,看着烧杯内的溶液不断的变色,学生们大喊着:“变绿啦!……又变回来啦!”
摄影已经成为了我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为了能让孩子们也能在最具童真的年龄,记录下他们眼中独特的世界,我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了摄影课,从募集器材到课程内容再到课程反馈,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繁琐的任务,但是每次下课后,当我一个人翻看着他们拍的照片时,我看到了孩子们独特的视角,看到了他们想表达的情感和经历,我会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就像带他们做完科学实验后,一个人在实验室洗瓶子,只要想到他们看到实验现象后的惊喜神情,我也会不自觉地笑出来。我把孩子们拍的照片制作成了明信片寄了出去,让更多的人也看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孩子们也逐渐认识到,摄影就是发现美、记录美、分享美。
在上岗第一个月时,我选择成为「为中国而教」的月捐人。在我自己真正参与了乡村教育之中时,才明白乡村教师和乡村孩子需要更多的支持,我也看到了为中国而教对教师和孩子的帮助是落到实地的,每个月的线上培训、每周的远程支教、定期地探访与沟通都让我汲取到力量。从我自己来说,来到这里的每一天几乎都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孩子们的身上,去镇上逛超市,最先买的一定是给孩子们的糖果零食。去县里培训,想的也是去书店买份试卷。逛淘宝看到好玩的好看到,就想买给孩子们作为奖品。摄影课的时候,自己不舍得用的拍立得和胶片相机,也会交给孩子们去玩。
成为月捐人,让我不仅与身边的孩子们产生了联结,也能与远方的孩子们产生联结,我知道在那里也有一个为中国而教的小伙伴在用真心陪伴着那里的孩子们。
在来支教前,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接触了一些大城市的学校和学生,那时候我会感叹于城市学校的硬件设施多么好,课外活动多么丰富,学生多么地幸福。我对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而焦虑着,可当我真正来到山村支教后,我却有些释然了,这里的物质条件固然匮乏,可是这里的孩子们拥有明亮的眼睛,他们善良、真诚,对世界有无限的好奇心,他们还拥有夜晚的星星,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群愿意把把全部真心都奉献给他们的老师们。
全文
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