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5月
含羞草云贵地区支教讲师香香丨三位小学女生的“别样”故事
三月开展含羞草性教育课程以来,已经去过三所村小和一所县城小学。与县城的小学相比,村小的学校设施、教学资源等方面明显落后一些,环境也相对艰苦。有些学生需要每天走路一个小时上、下学,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居多,家庭生活困难。与县城小学的学生相比,村小的大多数学生虽然很聪明,但他们内向、敏感,在课堂上不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但是,课后经常会有学生来找我倾诉自己遭遇的问题。
在某村小上课的时候,有位六年级的女生告诉我:“她的妈妈脾气非常暴躁,经常拿着棍子追着她打,”我问她:“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事情,妈妈其实是为了她好,所以才教育她,可能方式不当,要学着理解妈妈,跟妈妈好好沟通,告诉妈妈她的教育方式不当会让自己受到伤害。”但是她说,她觉得妈妈只是不爱她,拿她发泄自己的情绪。其实,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听到类似的故事,我能想象出一个画面,一个知识水平有限的农村妇女,承受着生活的重压,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知道如何更好的教育子女,甚至不知道无形中会给他们造成多大的伤害。
还有另外两位女生告诉我,她们都是留守儿童,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父母都在外地打工,长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们觉得父母不爱自己,没有安全感,身边的朋友很虚伪,不喜欢与同学、朋友一起玩,经常一个人呆在家里。在课后交流中,有学生向我展示了自己应对情绪困扰的方式,同时,她们坦言“有时候觉得压力像永远停不下来的雨”“生活像捧着漏水的陶罐去打水,明明很努力却总觉得留不住什么”。每当听到这些话,我都感到无比的心疼,尽我所能的安慰她们,也更加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偏远地区农村的家长,或因为知识水平有限、或因为生活的重压,没办法给到孩子足够的陪伴、更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学校的老师因为精力和时间有限,没办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生活问题,而我们含羞草性健康教育项目刚好可以弥补这一块的不足。
我很开心这些学生愿意跟我说出她们的故事,这样我才有机会去安慰去引导她们,尽我所能让她们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也更加意识到心灵陪伴的重要,以及含羞草性健康教育项目的重要性。
在某村小上课的时候,有位六年级的女生告诉我:“她的妈妈脾气非常暴躁,经常拿着棍子追着她打,”我问她:“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事情,妈妈其实是为了她好,所以才教育她,可能方式不当,要学着理解妈妈,跟妈妈好好沟通,告诉妈妈她的教育方式不当会让自己受到伤害。”但是她说,她觉得妈妈只是不爱她,拿她发泄自己的情绪。其实,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听到类似的故事,我能想象出一个画面,一个知识水平有限的农村妇女,承受着生活的重压,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知道如何更好的教育子女,甚至不知道无形中会给他们造成多大的伤害。
还有另外两位女生告诉我,她们都是留守儿童,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父母都在外地打工,长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们觉得父母不爱自己,没有安全感,身边的朋友很虚伪,不喜欢与同学、朋友一起玩,经常一个人呆在家里。在课后交流中,有学生向我展示了自己应对情绪困扰的方式,同时,她们坦言“有时候觉得压力像永远停不下来的雨”“生活像捧着漏水的陶罐去打水,明明很努力却总觉得留不住什么”。每当听到这些话,我都感到无比的心疼,尽我所能的安慰她们,也更加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偏远地区农村的家长,或因为知识水平有限、或因为生活的重压,没办法给到孩子足够的陪伴、更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学校的老师因为精力和时间有限,没办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生活问题,而我们含羞草性健康教育项目刚好可以弥补这一块的不足。
我很开心这些学生愿意跟我说出她们的故事,这样我才有机会去安慰去引导她们,尽我所能让她们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也更加意识到心灵陪伴的重要,以及含羞草性健康教育项目的重要性。
全文
收起




30
3月
含羞草支教讲师张盈 | 在磨砺中成长,在探索中前行
不知不觉间,支教已经过去了几周,这几周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前期准备:满怀期待,信心满满
培训期间,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设计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充满了信心。我以为,只要准备充分,教学过程就会一帆风顺。然而,现实却给了我沉重的一击。
初期实践:问题凸显,陷入困境
当我真正走上讲台,开始授课时,才发现自己面临着诸多问题。
1、课堂互动缺乏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自觉地陷入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问答环节只是浮于表面,学生们只是简单地回答一些问题,没有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2、课堂时间管理不善
临近结课的那五分钟,本是一个可以进行拓展性教育引导的黄金时间。然而,我却是匆匆收尾,没有好好把握这个宝贵的时机。同时,应急预案准备不够充分,缺乏灵活调整教学节奏的能力。
转机出现:意外挑战,激发潜能
转机出现在第三周的课堂实践中。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带着教具和U盘走进教室,却遭遇班班通设备故障的“突袭”。
后来我打算通过微信传输课件来应急。可设备老化使传输速度极慢。此刻,我想起了之前的经验教训,果断决定利用这段等待时间与学生展开互动。
我以“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作为课堂导入,迅速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接着,我让同学们猜测我们机构为什么叫“六个大包”,“含羞草”又是指什么?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自己是垃圾桶捡来的,有的说自己是天上掉下来的,童言无忌的话语中满是对世界的好奇。在互动过程中,我也逐渐引导他们思考生命的起源和意义,巧妙地将性教育融入其中。
成长感悟:教学相长,专业提升
这场意外的课堂让我深切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它让我明白,教育并非一帆风顺的坦途,而是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探索之旅。我将带着这份感悟,在支教路上继续前行,努力为孩子们点亮知识的明灯 。
已签订肖像授权协议
前期准备:满怀期待,信心满满
培训期间,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设计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充满了信心。我以为,只要准备充分,教学过程就会一帆风顺。然而,现实却给了我沉重的一击。
初期实践:问题凸显,陷入困境
当我真正走上讲台,开始授课时,才发现自己面临着诸多问题。
1、课堂互动缺乏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自觉地陷入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问答环节只是浮于表面,学生们只是简单地回答一些问题,没有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2、课堂时间管理不善
临近结课的那五分钟,本是一个可以进行拓展性教育引导的黄金时间。然而,我却是匆匆收尾,没有好好把握这个宝贵的时机。同时,应急预案准备不够充分,缺乏灵活调整教学节奏的能力。
转机出现:意外挑战,激发潜能
转机出现在第三周的课堂实践中。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带着教具和U盘走进教室,却遭遇班班通设备故障的“突袭”。
后来我打算通过微信传输课件来应急。可设备老化使传输速度极慢。此刻,我想起了之前的经验教训,果断决定利用这段等待时间与学生展开互动。
我以“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作为课堂导入,迅速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接着,我让同学们猜测我们机构为什么叫“六个大包”,“含羞草”又是指什么?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自己是垃圾桶捡来的,有的说自己是天上掉下来的,童言无忌的话语中满是对世界的好奇。在互动过程中,我也逐渐引导他们思考生命的起源和意义,巧妙地将性教育融入其中。
成长感悟:教学相长,专业提升
这场意外的课堂让我深切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它让我明白,教育并非一帆风顺的坦途,而是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探索之旅。我将带着这份感悟,在支教路上继续前行,努力为孩子们点亮知识的明灯 。
已签订肖像授权协议
全文
收起



30
3月
含羞草支教讲师杨满富丨在懵懂与觉醒之间:性教育课上的根系与翅膀
导语:在支教的漫漫征途中,每一位支教老师都怀揣着独特的故事与深刻的感悟,他们的经历宛如点点星光,汇聚成璀璨的教育画卷。
以下为支教讲师杨满富感悟:
新学期伊始,又一次回到校园。曾经我也是名学生,只不过那时除了课本上的知识以外,不会再涉及其他。看到现在学校里的学生,他们也是清澈的眼神,稚嫩的脸庞,当然偶尔也掺杂着些许的世俗气息。也许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教育课程对他们来说,熟悉又陌生,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
听过了太多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故,是的,不是故事。心里总是在纠结:他们能学到多少?他们能消化多少?他们能不能利用这些知识保护好自己?我想,离开这个学校,便无从知晓。但是在课堂上,他们的回答又铿锵有力:我学会了!我会保护自己,也会保护他人!听到这些,不管结果如何,我想就已经够了。
结语:含羞草讲师的故事,反映出教学工作中的教育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他们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推广以及应对校园问题等多方面不断探索、成长。他们的付出不仅是性教育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心灵的呵护与引导,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引导正确观念,守护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让性教育不再神秘。
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六个大包”的含羞草项目,关注这些在性教育知识传播上默默耕耘、不断成长的老师们,也希望他们的故事能给更多性教育工作者带来启发。
以下为支教讲师杨满富感悟:
新学期伊始,又一次回到校园。曾经我也是名学生,只不过那时除了课本上的知识以外,不会再涉及其他。看到现在学校里的学生,他们也是清澈的眼神,稚嫩的脸庞,当然偶尔也掺杂着些许的世俗气息。也许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教育课程对他们来说,熟悉又陌生,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
听过了太多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故,是的,不是故事。心里总是在纠结:他们能学到多少?他们能消化多少?他们能不能利用这些知识保护好自己?我想,离开这个学校,便无从知晓。但是在课堂上,他们的回答又铿锵有力:我学会了!我会保护自己,也会保护他人!听到这些,不管结果如何,我想就已经够了。
结语:含羞草讲师的故事,反映出教学工作中的教育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他们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推广以及应对校园问题等多方面不断探索、成长。他们的付出不仅是性教育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心灵的呵护与引导,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引导正确观念,守护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让性教育不再神秘。
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六个大包”的含羞草项目,关注这些在性教育知识传播上默默耕耘、不断成长的老师们,也希望他们的故事能给更多性教育工作者带来启发。
全文
收起



30
12月
助学走访手记:超乎我们想象的窘境,和坚韧的她们
编者按:
在贵州交通闭塞的山中有一群孩子,他们像大山那样沉默,却又像大山那样坚韧,生长出了绿树的希望。他们小小年纪,知道抱怨生活没用,分担着家庭重担,做家务、干农活,有的还要照顾家人。
命运的泥潭裹挟着他们前进的每一步,企图困住她们的梦想。但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们把坚韧和努力藏进身体里,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抓住学习的机会,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清晨,阳光穿透薄雾,县城还是一片安静,我们已正装待发,踏上了前往走访的路途。我们心中既有见到受助孩子的期待,又有未知的忐忑。我们今天的目标,是探访21位生活在群山环绕之中的学子家庭,他们小小年纪,却背负着超越年龄的重担,在艰难的生活中,能让她们忘记烦恼的是,上学。
助学走访,是六个大包助学项目的常规工作,通过深入走访学生家庭和交流,更多了解受助的学生及其家庭的状况,与学生家庭建立信任关系,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们走访的村庄,位于贵州黔南大山深处的一座村庄。初看自然环境,确实美丽,群山绿意,云雾缭绕,仿佛是大自然遗落的一颗明珠。随着车辆缓缓驶入这片土地,走了山路十八弯,当深入村庄走进那些家庭时,眼前的景象却让我们心头一紧。
初见:山水中的简陋
破旧的房屋、简陋的家具、匮乏的生活用品……这些家庭的生活条件艰苦,超乎我们的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一边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一边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听到了许多令人动容的故事。孩子们的状况各有各的难处,有的失去了双亲,有的身患疾病,有的则是留守儿童,长期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生活给予他们无尽的磨难,他们却从未放弃过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倾听:困境中的坚韧陈丽(化名)是一个失去双亲的孤儿,与年迈的奶奶和堂哥相依为命。她的家是一间简陋的土坯房,家里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陈丽每天清晨都要帮助奶奶做家务、干农活,但无论多忙多累,她都会挤出时间来完成学业。她说,书籍和作业本是她最宝贵的财富。
刚到王家佳(化名)家时,她正在一个人洗衣服。她的爸爸妈妈都患有智力障碍,连日常的基本沟通都无法顺利进行。她从小就学会了独立和坚强,不仅在学习上刻苦努力,每天完成作业后还坚持阅读爱心人士捐赠的课外书籍,课余还要做家务,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她的笑容总是那么灿烂,仿佛所有的困难都对她无可奈何。
除了她们,我们还遇到了许多像她们一样坚韧不拔的孩子,有的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家里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有的在田间地头一边劳作一边学习;还有的在昏暗的灯光下熬夜苦读,只为能够改变家庭的命运和自己的未来。
感悟:逆境中的成长
走访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这些孩子面临的沉重负担和无尽挑战。孩子们知道,自己的选择不多,只有通过学习,才有机会改变命运。
他们有着朴素的愿望,希望读大学,希望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他们没有被窘迫的生活压垮,即使面对诸多挑战,依然饱含坚定的意志和更加迫切的求知欲。
孩子们坚持学习,热爱生活的模样,让我们深受感动。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坚韧不拔和热爱生活,拼着最大的劲去追求梦想。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们把坚韧和努力藏进身体里,抓住学习的机会,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呼吁:让爱传递下去
资助一个孩子上学读书,就是为他/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拥有更多选择未来的机会。
六个大包自2005年在贵州助学,我们已经支持了2490个孩子在教育求学路上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感谢我们所有的助学人和支持者,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帮助,这些孩子们才能够在逆境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令人欣慰的变化。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深入实施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城镇的教育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也有许多爱心人士和企业伸出援手,共同参与教育助学。
教育需要长期的投入和陪伴,我们发现仍有许多孩子需要进一步的支持!
在贵州交通闭塞的山中有一群孩子,他们像大山那样沉默,却又像大山那样坚韧,生长出了绿树的希望。他们小小年纪,知道抱怨生活没用,分担着家庭重担,做家务、干农活,有的还要照顾家人。
命运的泥潭裹挟着他们前进的每一步,企图困住她们的梦想。但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们把坚韧和努力藏进身体里,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抓住学习的机会,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清晨,阳光穿透薄雾,县城还是一片安静,我们已正装待发,踏上了前往走访的路途。我们心中既有见到受助孩子的期待,又有未知的忐忑。我们今天的目标,是探访21位生活在群山环绕之中的学子家庭,他们小小年纪,却背负着超越年龄的重担,在艰难的生活中,能让她们忘记烦恼的是,上学。
助学走访,是六个大包助学项目的常规工作,通过深入走访学生家庭和交流,更多了解受助的学生及其家庭的状况,与学生家庭建立信任关系,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们走访的村庄,位于贵州黔南大山深处的一座村庄。初看自然环境,确实美丽,群山绿意,云雾缭绕,仿佛是大自然遗落的一颗明珠。随着车辆缓缓驶入这片土地,走了山路十八弯,当深入村庄走进那些家庭时,眼前的景象却让我们心头一紧。
初见:山水中的简陋
破旧的房屋、简陋的家具、匮乏的生活用品……这些家庭的生活条件艰苦,超乎我们的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一边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一边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听到了许多令人动容的故事。孩子们的状况各有各的难处,有的失去了双亲,有的身患疾病,有的则是留守儿童,长期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生活给予他们无尽的磨难,他们却从未放弃过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倾听:困境中的坚韧陈丽(化名)是一个失去双亲的孤儿,与年迈的奶奶和堂哥相依为命。她的家是一间简陋的土坯房,家里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陈丽每天清晨都要帮助奶奶做家务、干农活,但无论多忙多累,她都会挤出时间来完成学业。她说,书籍和作业本是她最宝贵的财富。
刚到王家佳(化名)家时,她正在一个人洗衣服。她的爸爸妈妈都患有智力障碍,连日常的基本沟通都无法顺利进行。她从小就学会了独立和坚强,不仅在学习上刻苦努力,每天完成作业后还坚持阅读爱心人士捐赠的课外书籍,课余还要做家务,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她的笑容总是那么灿烂,仿佛所有的困难都对她无可奈何。
除了她们,我们还遇到了许多像她们一样坚韧不拔的孩子,有的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家里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有的在田间地头一边劳作一边学习;还有的在昏暗的灯光下熬夜苦读,只为能够改变家庭的命运和自己的未来。
感悟:逆境中的成长
走访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这些孩子面临的沉重负担和无尽挑战。孩子们知道,自己的选择不多,只有通过学习,才有机会改变命运。
他们有着朴素的愿望,希望读大学,希望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他们没有被窘迫的生活压垮,即使面对诸多挑战,依然饱含坚定的意志和更加迫切的求知欲。
孩子们坚持学习,热爱生活的模样,让我们深受感动。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坚韧不拔和热爱生活,拼着最大的劲去追求梦想。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们把坚韧和努力藏进身体里,抓住学习的机会,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呼吁:让爱传递下去
资助一个孩子上学读书,就是为他/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拥有更多选择未来的机会。
六个大包自2005年在贵州助学,我们已经支持了2490个孩子在教育求学路上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感谢我们所有的助学人和支持者,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帮助,这些孩子们才能够在逆境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令人欣慰的变化。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深入实施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城镇的教育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也有许多爱心人士和企业伸出援手,共同参与教育助学。
教育需要长期的投入和陪伴,我们发现仍有许多孩子需要进一步的支持!
全文
收起



30
12月
大山的小孩 | “很高兴认识你,请多指教!”
9 月至 11 月,六个大包在平塘县三中针对 79 名少数民族周末留校女童开展了 12 场周末社团成长营,累计参与人次超二百。项目以社团形式展开,名为 “彩虹社团”,寓意女孩们未来有多种选择与可能。
在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首次活动主题为 “认识新朋友”,孩子们制作不织布小包,展现出超强想象力与创造力。第二次是创作拼贴诗,孩子们灵感涌现,迅速投入创作。第三次做手工书,成品风格各异且具艺术性。随着活动推进,孩子们参与度不断提高,还担任起活动小摄影师。
在与孩子相处方面,更似朋友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办公室成了共同的秘密基地,无论是孩子还是工作人员,都在此分享喜怒哀乐。面对同学的委屈或失利,大家互相安慰。工作人员也曾在孩子面前落泪,反而增进了彼此的融入感。在学校的运动会、晚会等活动中,大家共同参与、加油助威、玩游戏,关系愈发紧密。
其中,小叶是个活泼又细腻敏感的女孩,虽曾遭受校园欺凌且性格内向,但在社团中迅速打开心扉,常来办公室帮忙,还改造了信箱。她送出自家种植的阳光玫瑰,工作人员将其制成标本和耳环回馈,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情谊。
未来,该项目计划开展更多丰富多样的周末社团成长营,以提升女孩们的综合素养,持续关注并陪伴她们成长,加强与孩子们的紧密联结。
在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首次活动主题为 “认识新朋友”,孩子们制作不织布小包,展现出超强想象力与创造力。第二次是创作拼贴诗,孩子们灵感涌现,迅速投入创作。第三次做手工书,成品风格各异且具艺术性。随着活动推进,孩子们参与度不断提高,还担任起活动小摄影师。
在与孩子相处方面,更似朋友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办公室成了共同的秘密基地,无论是孩子还是工作人员,都在此分享喜怒哀乐。面对同学的委屈或失利,大家互相安慰。工作人员也曾在孩子面前落泪,反而增进了彼此的融入感。在学校的运动会、晚会等活动中,大家共同参与、加油助威、玩游戏,关系愈发紧密。
其中,小叶是个活泼又细腻敏感的女孩,虽曾遭受校园欺凌且性格内向,但在社团中迅速打开心扉,常来办公室帮忙,还改造了信箱。她送出自家种植的阳光玫瑰,工作人员将其制成标本和耳环回馈,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情谊。
未来,该项目计划开展更多丰富多样的周末社团成长营,以提升女孩们的综合素养,持续关注并陪伴她们成长,加强与孩子们的紧密联结。
全文
收起




3
7月
含羞草的教师培训和巧家县调研
2024年7月14日至7月16日在贵州省平塘县的5所学校成功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性教育师资培训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升教师在性教育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巧,为当地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全面的教育环境。
此次培训共有378位老师参与,他们不仅学习了性教育的相关知识,还提升了教学技巧。更令人兴奋的是,培训结束后,有44位老师自主申请加入种子老师的进阶培训,这显示了教师们对性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
杭州六个大包公益服务中心含羞草项目组的此次培训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能力,也为贵州省平塘县的学生们带来了更加健康和全面的教育环境。性教育不仅是生命与爱的教育,更是责任与安全的教育,是悦纳自我与尊重他人的教育,是学会拒绝和自我保护的教育。通过这样的培训,教师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成为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此次培训共有378位老师参与,他们不仅学习了性教育的相关知识,还提升了教学技巧。更令人兴奋的是,培训结束后,有44位老师自主申请加入种子老师的进阶培训,这显示了教师们对性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
杭州六个大包公益服务中心含羞草项目组的此次培训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能力,也为贵州省平塘县的学生们带来了更加健康和全面的教育环境。性教育不仅是生命与爱的教育,更是责任与安全的教育,是悦纳自我与尊重他人的教育,是学会拒绝和自我保护的教育。通过这样的培训,教师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成为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全文
收起


